窗邊盆綠蘿又抽新枝了,嫩葉捲著未舒展,像極了當年阿明向我借錢時欲言又止的神情。那筆錢卡在友誼縫隙三年,每次見面他談天說地,唯獨繞過還錢的承諾。香港地人情薄如紙,借錢唔還的戲碼日日上演,有人為此撕破臉,有人吞下啞巴虧,其實法律早備好繩索,端看我們懂不懂握住繩頭。
追債第一步從來不是撕破臉。記得舊同事珍姐嗎?她借給表親二十萬買的士牌,對方轉頭說投資失利。珍姐沒吵沒鬧,只將當年簽的借據、銀行過數紀錄,連同表親在社交媒體曬新車的截圖,用掛號信寄到對方公司。三天後支票安靜躺在信箱,附著小字條:「車是租的,錢慢慢還。」法律文件比吼罵更有重量,存證要像泡普洱茶,越陳越有力——WhatsApp借錢對話、轉帳紀錄、見證人聯絡方式,存雲端再備份USB,灰塵蓋滿也不刪。
當證據堆成小山,該搬出法律工具箱了。銅鑼灣林律師教我招狠棋:向區域法院申請「資產凍結令」。去年幫海味店追七十萬貨款,債務人收到法庭文件當日,立刻發現股票戶口遭凍結,連中環車位也無法轉售。這記鎖喉術成本約五千,但能逼對方坐上談判桌。更常見是小額錢債審裁處,七萬五千元以下債務免律師,填張申索表交$120,傳票直接送到欠債人手上。上回幫茶餐廳追食材費,對方收到印著法庭火漆印的信封,隔天就拎現金拍在收銀機上。
若對方玩消失?深水埗收數阿叔的秘技是「登報尋人」。不是真登報,而是向法庭申請替代送達,把法律文件貼在欠債人最後住址大門,再寄副本到身份證地址。法律視同已通知,缺席審訊照樣判決。取得勝訴令才是真開始,執達主任能帶鎖匠破門查封財產,銀行存款、古董相機甚至遊戲主機都能扣押拍賣。見過最絕案例,債務人收藏的絕版漫畫被估值八萬,拍賣前哭著捧現金來贖。
江湖有招陰柔技叫「第三方壓力」。裝修師傅阿權被拖數十八萬,查出債務人的新合夥人後,寄了封文雅律師信:「貴公司某股東涉未決債務,恐影響商業信譽。」三天後支票到賬,附言欄寫著「誤會澄清」。此法慎用,別踩中誹謗紅線。若對方真山窮水盡,分期還款協議要公證。中環公證行收$800把協議烙上法律印記,再拖欠可直接申請扣押令,省去重複訴訟折磨。
追債是場心理博弈。上環當舖老闆總說:「借錢那刻就要想著如何討回來。」簽借據註明還款日、利息和抵押物,比事後哭訴有用百倍。見過太多人因「怕傷感情」空手借款,最終友誼錢財雙失。真正的朋友,不會讓你獨自承擔借貸風險。
法律賦予的繩索就掛在區域法院牆上,多數人卻寧可徒手攀岩。下次有人拍心口說「下週還」時,記得把綠蘿新葉壓進借據扉頁——植物尚知向光生長,債務更該朝著契約方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