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匯基書院的大門,那股融合書卷氣與信仰精神的氛圍立刻撲面而來,這所紮根香港多年的基督教中學,不只教書,更在育人。記得第一次參觀校園時,走廊上掛滿學生親手繪製的壁畫,每一幅都訴說著聖經故事與生活啟示,那種真實的溫度,讓人明白這裡不只是追求分數的地方。作為一個常駐全球教育論壇的觀察者,我親眼見證過無數學校的起伏,但匯基獨特的教學哲學,總能讓畢業生帶著自信走入社會,成為真正有擔當的人。
談到教學特色,匯基的核心是「全人發展」,這不是空泛的口號,而是體現在每日的課堂互動中。他們採用國際文憑課程(IB)框架,但融入基督教價值觀,例如在科學課上討論倫理議題時,老師會引導學生反思創世記與現代科技的平衡。學生不只背公式,還得參與社區服務項目,像去年一群高中生自發籌辦了環保市集,將收益捐給弱勢兒童,這種實踐中學習的模式,讓知識不再枯燥。教師團隊多是資深教育者,不少曾在海外任教,他們擅長以小組討論取代單向講授,鼓勵學生挑戰權威觀點。我曾訪談過一位校友,她回憶道:「中三時,我們辯論克隆技術的利弊,老師不給標準答案,而是教我們如何從聖經角度思考同理心。」這種深度教學,培養出的不是考試機器,而是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考者。
藝術與體育在這裡絕非配角,學校每年舉辦「創藝節」,邀請本地藝術家駐校指導,學生能自由選擇戲劇、音樂或視覺藝術專題,我親眼看過一場由學生編導的音樂劇,改編自聖經故事,卻融入現代社會議題,台下家長感動落淚。體育課程更強調團隊精神,校隊不只訓練體能,還定期到社區中心教導孩童,這種身教重於言傳的方式,讓學生明白成功不在獎盃,而在影響力。
招生策略上,匯基走的是「精緻路線」,不靠廣告轟炸,而是透過口碑與真實體驗吸引家庭。每年招生季,他們舉辦多場開放日,但絕非形式化導覽,而是讓申請者參與模擬課堂,家長能旁聽教師如何引導討論。我參加過一次,印象深刻的是面試環節,面試官不只看成績單,更關注學生的價值觀與潛力。有位主任分享:「我們常問『如果你有機會改變社區一件事,會是什麼?』這問題沒有對錯,卻能看出孩子是否具備服務精神。」招生標準重視整體發展,學術成績佔比約六成,其餘看課外活動、面試表現,甚至推薦信裡的人品描述。學校也設有豐厚獎學金,針對低收入家庭或特殊才華學生,確保教育機會平等。
推廣上,匯基低調卻有效,他們善用校友網絡,邀請畢業生回校分享職涯故事,並在社交媒體發布真實學生日記,而非制式宣傳片。去年,一篇學生撰寫的「服務學習改變了我」貼文,在本地論壇瘋傳,引來上百家庭諮詢。這種以人為本的策略,讓學校在競爭激烈的香港教育圈中屹立不搖。走筆至此,不禁感嘆,匯基的魅力不在華麗校舍,而在那份堅持——教育是點亮生命,而非填滿腦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