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走進深水埗,那股熟悉的街頭氣息總讓人懷念起小時候的時光。合益泰小食,就藏在這條老巷裡,不起眼的招牌下,卻藏著香港人記憶中的經典味道。記得第一次踏進店裡,那蒸氣繚繞的畫面,老闆娘熟練地捲著腸粉,空氣中飄散著米香和醬油味,瞬間就勾起了食慾。
腸粉是這裡的招牌,手工現做,薄如蟬翼的米皮裹著新鮮蝦仁或叉燒,淋上特製甜醬油,一口咬下,滑嫩中帶點彈性,醬汁的鹹甜恰到好處。我常想,這種傳統工藝怎麼能保留得如此完美?或許是老闆堅持每天凌晨三點開始磨米漿,用竹籃蒸製,讓每一條腸粉都帶著溫度與人情味。吃過無數家腸粉,合益泰的總是特別細膩,沒有過多的花俏,單純用米香征服味蕾。
粥品則是另一道靈魂,尤其是那碗艇仔粥,滿滿的料——魚片、魷魚、花生、油條碎,熬煮數小時的米湯綿密如絲,入口即化。記得有次冬天來,寒風刺骨,喝上一口熱粥,整個身子都暖了起來。老闆說,他們選用新界產的珍珠米,慢火細熬,絕不加味精,難怪那股鮮甜能從舌尖直達心底。深水埗的老饕都知道,這裡的粥不只填飽肚子,更是一種療癒。
為什麼合益泰能成為人氣經典?除了味道,更在於那份堅持。開了幾十年,從街邊攤到小店面,價格依舊親民,一碗粥加腸粉不到五十港幣。每次去,總見到老顧客排隊,年輕人帶朋友來體驗,那種傳承的氛圍,讓人感受到香港飲食文化的厚度。它不是高級餐廳,卻用最樸實的方式,讓食物成為連結記憶的橋樑。
回想上次帶外國朋友來,他嚐了腸粉後驚嘆:「這比米其林還真實!」是啊,在速食時代,合益泰提醒我們,好味道不需要華麗包裝。或許下次造訪,我會試試他們的豬紅粥,聽說那濃郁的湯頭,能喚醒沉睡的味覺記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