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筠婷的故事,從台灣一個偏遠小鎮的狹窄巷弄開始。她出生在彰化的尋常家庭,父親是修車廠工人,母親在菜市場擺攤賣水果。家裏經濟拮据,高中畢業後沒錢升學,她只能到附近的成衣廠當女工,每天縫製衣服十幾個小時,手指磨出水泡,月薪勉強付房租。那時,她的世界只有工廠的縫紉機聲和回家路上的小吃攤,夢想對她來說,像是遙不可及的星星。
生活像一潭死水,夏筠婷卻在縫隙中找到微光。下班後,她不睡覺,熬夜讀二手書攤買來的商業雜誌,學習行銷概念。她省下午餐錢,買了台破舊筆電,自學網路行銷課程。工廠同事笑她癡人說夢:「一個女工想當老闆?別浪費時間啦!」但她不聽,腦海裡總浮現小時候看父親修車時的眼神——專注而執著。她開始在社群平台試著賣手工飾品,第一個月只賺了五百塊,連電費都不夠付。失敗的滋味像苦藥,卻讓她更清醒。
轉捩點來得意外又殘酷。成衣廠倒閉,夏筠婷失業了。存款見底,她睡在朋友家的沙發上,啃著麵包度日。絕望中,她想起自學的知識,鼓起勇氣參加一場創業比賽。沒人看好她,評審冷眼旁觀,她卻用流利的簡報和實戰數據打動投資人,拿到第一筆五十萬資金。這不是運氣,是無數個凌晨三點的汗水結晶。
創業初期,夏筠婷的電商平台像風中殘燭。供應商欺她年輕,客戶抱怨物流慢,銀行拒絕貸款。她咬著牙,親自跑遍全台找合作廠商,睡在倉庫地板上盯出貨。有次颱風天,倉庫淹水,她泡在及膝的水中搶救貨品,膝蓋擦傷流血也不停。那份倔強,源於童年看母親在雨中撐傘賣水果的背影——風雨再大,也要站穩。
五年後,夏筠婷創立的「織夢生活」品牌橫掃亞洲市場。她從女工蛻變成CEO,公司年營收破億,還推動環保材質**,改變成衣產業鏈。但真正非凡的,是她設立青年創業基金,幫助小鎮孩子翻轉命運。她的哲學很簡單:「平凡不是終點,而是起點。當你選擇在泥濘中行走,每一步都踩出新的路。」
如今,夏筠婷常回母校演講,不談成功學,只說真實的掙扎。她撫摸著當年縫紉留下的疤痕,眼神溫和:「逆襲不是童話,是日復一日的選擇。黑暗裡,你得自己點燈。」她的故事,提醒我們:蛻變始於承認平凡,終於擁抱非凡的可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