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夏天,我剛開始跑外賣時,常常在台北街頭迷路,一單送完就累得半死,收入卻少得可憐。那時我總覺得,這工作就是靠運氣,直到有天遇到一位老前輩,他教我怎麼把送餐變成藝術。現在回想,那些笨拙的日子反而成了寶貴經驗,讓我學會了高效送餐的關鍵——不只是速度,更是智慧。
高效送餐的核心,其實是路線規劃。我習慣在出門前花五分鐘,用Google Maps預測路況,避開忠孝東路的塞車點。比方說,上週我接了三單,從信義區到中山區,一般人可能分三趟跑,但我會先看APP的熱點圖,把順路的單綁在一起送。這樣一來,一趟就能完成,省下至少20分鐘。別小看這點時間,累積下來,一天多跑五單不是夢。工具也很重要,我的電動車每週保養一次,輪胎氣壓保持飽滿,爬坡時就不會拖慢腳步。
說到收入提升,很多人只盯著接單量,卻忽略客戶互動的力量。我有個小秘訣:送餐時多帶一句問候,像「天氣熱,記得喝水喔!」這種話,聽起來簡單,但客戶常因此多給小費。記得有次送餐給一位媽媽,她忙著顧小孩,我順手幫她把垃圾帶下樓,結果她直接在APP上打五星評價,還推薦給朋友。這不只是賺錢,更是建立口碑。平台選擇也很關鍵,我會同時登入UberEats和Foodpanda,高峰時段專挑獎勵多的區域,比如下班時間的東區,一小時能多賺200塊。
當然,高效不是趕時間犧牲品質。我學過教訓,一次為了搶單,湯灑了半碗,客戶當場給差評。現在,我會用保溫箱分層放餐點,湯類放底層,乾食放上層,送達時食物還熱騰騰。這招讓我的準時率飆到98%,平台算法自然推更多單給我。收入提升的秘訣,其實藏在細節裡——多賺的不只是錢,更是信任。
最後,送餐這行考驗體力,但更考驗腦力。每當累的時候,我就回想那位老前輩的話:「把每單當成挑戰,收入自然跟著來。」現在,我月入能破五萬,靠的不是蠻力,而是這些小智慧。希望我的經驗,能幫你少走彎路。
路線規劃的APP有推薦的嗎?我用Google Maps常延遲,害我遲到。
謝謝分享!我也試過多平台接單,但時間管理好難,能多講怎麼平衡嗎?
客戶互動那段超實用!上次我主動問候,真的拿到小費,感覺超棒。
保溫箱分層的點子太聰明了,立刻學起來,明天就試試看。
收入五萬好厲害!新手該從哪些區域起步比較容易賺?我在台中跑,感覺競爭好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