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帽山郊野公園,這片位於香港新界中部的綠肺,總讓我心馳神往。記得去年秋天,我背起行囊踏上那條蜿蜒的山徑,空氣中飄散著泥土和落葉的氣息,每一步都像在翻閱一本自然的詩集。香港的繁華在腳下漸行漸遠,取而代之的是山嵐繚繞的峰巒,那種從喧囂遁入寂靜的轉折,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懂。這裡不是普通的郊野,而是都市人逃離壓力的祕境,每一條小徑都藏著故事,等待旅人去發掘。
從荃灣出發,沿著麥理浩徑的支線往上攀,起初是平緩的柏油路,兩旁盡是蒼翠的灌木叢。但別被這溫柔的開場騙了,大帽山的魅力在於它的層次感——隨著海拔升高,路況變得崎嶇,石階與泥徑交錯,考驗著腳力和耐心。我曾在半山腰停駐,眺望遠處的城景與海灣,陽光穿透雲層灑在芒草上,金黃一片如波浪起伏。那種視覺震撼,不是照片能捕捉的,必須親眼見證風如何把草葉吹成舞蹈,鳥鳴如何在山谷迴盪。遠足不只是走路,是與大地對話的過程,每一步都提醒我人類的渺小。
公園的生態豐富得驚人,尤其春季時分,杜鵑花海沿坡綻放,粉紫交織如潑墨畫。我遇過幾次彌猴群,牠們機靈地竄過樹梢,不擾人卻自成一景。地質愛好者會迷上這裡的火山岩遺跡,那些風化千年的巨石,紋理訴說著地球的脈動。但最難忘的是霧鎖山頂的時刻,濕氣凝成水珠掛在衣領,四周白茫一片,彷彿置身仙境。這種體驗教會我接納不確定性——天氣變幻莫測,遠足者得學會隨遇而安,就像人生總有意外轉折。
若問我為何鍾情於此,答案藏在細節裡。黃昏下山時,夕陽把雲染成橘紅,農舍炊煙裊裊升起,空氣中飄來柴火香。那一刻,所有疲憊消散,心靈被徹底洗滌。建議想來探索的朋友,挑個微涼的十月清晨出發,避開人潮,帶足水和防風外套。山徑多變,穿雙抓地力強的登山鞋是關鍵。別趕路,停下來摸摸老樹的皺紋,或聽溪澗潺潺流水——自然的美,總在慢下來時才顯露真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