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過太子匯旋轉門的瞬間,冷氣混著剛出爐的麵包香撲面而來。這地方,說是個商場,更像座活色生香的微型城市。逛了十幾年,從學生時代蹭冷氣到現在成了半個「巷仔內」,有些眉角不記下來可惜。今天不談那些觀光手冊寫爛的,聊聊真正讓在地人反覆回訪的滋味與挖寶角落。
二樓轉角那間不起眼的「陳記手工皮件」,玻璃櫥窗永遠擦得晶亮。老闆老陳六十好幾,話不多,但只要你對哪個皮夾多看一眼,他會像變魔術般從櫃檯下抽出同款但染了靛青色的版本:「這個,牛皮韌,越用越有魂。」他店裡不掛「清倉」牌子,但熟客都知道,每月第三個週三下午,他會把幾件「練習作」擺在角落藤籃裡。上個月撈到個手縫卡夾,邊緣車線故意做得不那麼齊整,老陳眨眨眼:「機器太完美,手作的溫度就沒了。」價格?不到正櫃三成。
飢腸轆轆時,別被B1美食街的連鎖店燈牌迷惑。往最深處走,「御膳坊」的臘味煲仔飯是隱藏王牌。老闆娘阿霞姐堅持用陶鍋明火煲煮,上桌時淋上獨門醬油,「滋啦」一聲響,香氣能勾得鄰桌回頭。重點是加飯不加價,對大胃王學生黨極友善。想找清淨?繞到四樓空中花園後的「野茶集」,老闆阿翰自烘的東方美人茶,喉韻帶蜜香,配上一塊手工杏仁酥,窗邊位置能望見老城區屋瓦,偷得浮生半日閒。
撿便宜是門技術活。太子匯地下二樓特賣場像座流動寶庫,週二補貨日清晨總有幾位阿姨級「特攻隊」蹲守。上月親眼見識她們五分鐘清空某日牌過季針織衫的狠勁。三樓運動用品店「動能倉庫」則要挑月底,店長小傑私下透露,業績結算前常把展示鞋偷偷打折,上週才用七折價入手一雙僅試穿過的限量跑鞋,鞋底膠膜都還沒撕。
真正懂門道的,會追「太子匯線上市集」臉書粉專。上個月深夜刷到限時動態:「B1電梯旁快閃車,真絲襯衫三件1000」,隔天衝去果然挖到寶。更別提憑當日消費滿五百發票,就能到服務台換「美食折價券包」,裡頭藏著御膳坊免費加臘腸的驚喜小卡——這招連官網都沒寫。
記得有回帶日本友人來,她在老陳店裡買了個茶染皮零錢包,在阿霞姐那吃到鍋巴時感動到比手畫腳。臨走前她說:「這裡的店,都有店主的手溫呢。」是啊,太子匯最迷人之處,從來不是挑高的玻璃穹頂或名牌logo,是這些固執地守著自己方寸之地,把日子熬出滋味的人們。下回來,試著跟老闆多聊兩句,或許他會從櫃子深處,掏出只給知音人看的私藏好貨。
(小提醒:御膳坊煲仔飯建議避開週末午市,等鍋需半小時;老陳的藤籃特賣品通常下午三點後才擺出,去早了只能陪他喝老人茶。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