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在香港住了十幾年的老居民,庇利街對我來說,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每次走在這條窄窄的街道上,空氣裡總飄著各種香氣,從燒臘的油脂味到魚蛋的鮮甜,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。這條街藏著太多寶藏,不是觀光客指南上那種浮誇的景點,而是在地人真心愛去的地方。今天,我想分享我的口袋名單,讓你體驗真正的西環風情。
說到美食,庇利街的靈魂在於那些老字號小店。記得第一次嘗到「陳記燒臘」的叉燒飯,那時剛搬來,工作壓力大,一口咬下焦糖色的肉塊,油脂在嘴裡化開,配上微甜的醬汁,整天的疲勞都散了。老闆是位白髮阿伯,堅持用本地豬肉,每天清晨五點開爐,火候掌握得剛剛好。再往前走幾步,有家不起眼的攤位「阿婆魚蛋」,賣的是手打魚蛋,Q彈得能彈牙。我常帶朋友去,點一碗咖喱魚蛋配蘿蔔,湯頭用牛骨熬足八小時,辣中帶鮮,冬天吃起來暖呼呼的。這些地方沒有華麗裝潢,卻有最真實的人情味,價格親民,一份餐五十元港幣搞定。
轉角處的「珍珍茶餐廳」也是必訪,他們的菠蘿油簡直是傳奇。酥脆的外皮夾著冰涼牛油,咬下去冰火交融,我每週至少去兩次,習慣點杯凍檸茶,邊吃邊看街景。老闆娘總笑說我像自家人,有時還送我額外小點心。這條街的美食,不只填飽肚子,更連結著街坊的記憶。對了,別錯過巷子裡的「老字號糖水鋪」,他們的楊枝甘露用新鮮芒果和柚子肉,甜而不膩,夏天來一碗,解暑又滿足。
購物方面,庇利街不是大商場,而是充滿驚喜的小店。我最愛逛「西環市集」,每個週末開攤,攤販們擺出自家手作商品。從復古風的陶瓷杯到手工皮革包,價格實惠,一件T恤百元港幣有找。我買過一個帆布袋,攤主是個年輕設計師,聊起來才知道她從台灣學藝回來,作品融合港台元素,背出去總被問在哪買的。另一家「懷舊雜貨鋪」藏在地下室,堆滿二手書和老唱片,我常在那挖寶,找到過七十年代的粵語黑膠,老闆會分享每件物品的故事,像在聽一部活歷史。
如果你喜歡獨特紀念品,試試「手信小舖」,他們賣本地醬料和茶葉,我推薦XO醬,用干貝和辣椒自家炒製,香辣夠味,每次回台灣老家都帶幾罐當伴手禮。這些購物點沒有連鎖店的冰冷,反而有種尋寶的樂趣,花點時間慢慢逛,總能發現意外驚喜。記住,傍晚時分最熱鬧,街燈亮起,人潮交織著笑語,整個庇利街活了起來。
來這裡一趟吧,別只當個過客。放下手機,隨意走進一家店,和老闆聊聊,你會感受到這條街的溫度。它不完美,地面可能有點髒亂,但那份真實的市井氣息,正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。下次再來,或許我們會擦肩而過,一起在街角分享一碗魚蛋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