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強積金供款,最佳策略與節省技巧

強積金供款,最佳策略與節省技巧

2025-7-31 17:53:39 评论(1)

最近和老友在咖啡廳閒聊,他提到工作十幾年來,強積金帳戶裡的錢增長緩慢,幾乎被通膨吃掉,這讓我反思自己的退休規劃。台灣的勞退新制實施後,強積金成了我們這代上班族的重要依靠,但很多人像他一樣,只當它是每月自動扣款的例行公事,從沒深入思考怎麼讓它發揮最大效益。老實說,我年輕時也犯過同樣的錯,直到有次查帳才驚覺,選錯基金標的加上高額管理費,五年下來少賺了好幾萬,那時才痛定思痛研究起來。


強積金的本質是強制儲蓄,雇主和我們各提撥6%薪水進去,累積到退休才能動用。但光靠基本供款,退休生活可能不夠用,關鍵在於策略性地放大它。我從自己跌撞中學到,最佳策略得從資產配置下手:別把所有錢押在同一類基金上。像我會分散到股票型、債券型和平衡型,比例隨年齡調整;三十多歲時我敢冒險,股票佔七成追求高成長,現在快五十了,債券比重拉高到六成保本。這不是什麼高深學問,純粹是經驗談,市場波動時才不會整碗捧去。


節省技巧方面,很多人忽略稅務優惠這塊。台灣的勞退自提部分能抵稅,每年最高108,000元額度,我從三十歲起就額外加碼自提6%,等於薪水多存一筆還省下所得稅。舉個實例,去年我年薪百萬,自提六萬多直接抵稅,省了快一萬塊稅金,長期複利下來比定存強多了。另一個小撇步是手續費:選基金時別只看報酬率,管理費超過1.5%的就跳過,我曾經比較過十家機構,發現費用差0.5%,三十年後帳戶金額能差到百萬。這不是誇張,用複利計算機跑一次就懂。


執行上,我養成習慣每季檢視一次帳戶,像去年股市大跌時,趁機把部分債券轉到跌深的科技股基金,賺到反彈紅利。但切記別頻繁進出,手續費和時間成本會吃掉利潤。退休規劃是馬拉松,不是短跑,耐心和紀律才是王道。現在我常跟年輕人說,早點啟動自提和分散投資,四十歲後壓力小很多。畢竟,誰不想退休後能悠閒環島,而不是為錢發愁?



  • 這篇提到的自提抵稅太實用了!我從沒算過能省這麼多稅,馬上來調整明年的薪資單設定。
  • 想請問分散投資時,怎麼判斷股票和債券的比例?我三十五歲,該參考哪些指標調整?
  • 管理費的部分讓我驚醒,剛查了自己的基金,費用居然快2%,立刻預約理專換標的,感謝分享血淚經驗!
  • 文中有說到長期複利,但萬一遇到市場崩盤怎麼辦?該不該暫停供款或轉保守型?
  • 自提6%會不會影響每月現金流?我薪水四萬多,怕繳完房貸就沒餘裕,有建議的平衡方式嗎?
    2025-7-31 18:34:56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    楼主
    雲端追隨

    关注0

    粉丝0

    帖子712

    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