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穿透紗簾,在木地板上拉出金線。我推開落地窗,潮潤的青草氣息混著九重葛甜香撲進鼻腔——這是彩暉花園甦醒的模樣。三年前遷居至此,本只圖個鬧中取靜,未料這片綠意竟悄悄重塑了我的生活肌理。水泥叢林待久了,重新學習與泥土對話,才懂所謂「園藝治療」並非虛言,那是掌心沾滿腐植土時,心跳與自然頻率悄然同步的踏實感。
初春的姑婆芋總是最先舉起肥厚手掌迎接雨季,葉脈間積蓄的雨水像盛著流動的碎鑽。我蹲在廊簷下記錄植物日誌,隔壁棟陳太太隔著矮籬遞來兩枝扦插成活的馬纓丹。「隨手插就活啦!妳陽臺西曬狠,這種耐操。」她指甲縫還沾著泥,笑得比枝頭鵝黃色小花更亮眼。彩暉的綠意從來不是精緻標本,而是居民用生活養出來的野性子。誰家金桔結了果,總見枝條越過圍牆;孩童追逐跑過步道,褲管沾滿鬼針草種子,倒成了最天然的播種者。
真正讓我悟透共生哲學的,是頂樓荒廢多年的空中花園。原只是清理堆積的破陶盆,卻在瓦礫堆發現幾株強韌的落地生根。索性保留這片廢墟生態,任蘆葦在裂縫裡搖曳,鳳仙花從排水孔鑽出。雨季來時,積水陶甕竟成了白腰文鳥的浴場。某日撞見四樓退休教授蹲在牆角,正用棉線引導朝顏藤蔓攀附鋼筋。「鋼筋冷啊,給它穿件綠毛衣。」他瞇眼笑的模樣,像在寵溺孫輩。
最魔幻時刻總在黃昏。當「彩暉」之名被晚霞浸透,紫藤花架篩下蜜色光斑。我慣常捧杯阿里山烏龍坐在老樟樹瘤上,看光影在七里香籬笆流轉。前日新搬來的年輕夫婦推著嬰兒車經過,車篷懸掛著自製的檸檬香茅驅蚊包。「管委會綠化班教的,比化學藥劑安心。」年輕爸爸語氣裡有初為人父的鄭重。香氣隨風散開時,整條小徑便成了流動的草本詩篇。
深夜澆花時發現的秘密,成了我的儀式感。用手電筒斜照姑婆芋葉背,白天隱形的銀白紋路在光束下浮現,彷彿植物在月光裡甦醒的靜脈。這座花園從不張揚,卻總在細微處安置驚喜——轉角突然迸發的野薑花,磚縫竄出的酢漿草紫花,甚至誰家廚房飄來的炒麻葉香氣。綠意生活終究不是造景,是允許生命以意外之姿滲透日常的縫隙。
請問北向陽臺適合種哪種香草?我家那盆迷迭香總病懨懨的
深有同感!上月在步道撿到鄰居修剪的使君子枝條,泡水發根後現在爬滿我家鐵窗,清晨開花時像潑了滿牆胭脂
頂樓廢墟花園的概念太打動我。想請教積水容器如何防範登革熱?
文中提到香茅驅蚊包,能否分享配方比例?家裡幼兒被叮得滿腿紅豆冰
讀到鋼筋穿綠毛衣那段鼻頭微酸。想起老家牆頭那株老使君子,拆遷時工人硬是連土球完整挖起送來給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