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開抽屜最深處,那個褪色的紅絨布袋靜靜躺著。裡頭是外婆留的細金鍊,還有結婚時長輩送的龍鳳鐲,金面早已蒙上歲月的霧氣。這些年不是沒想過處理,但總擔心被坑、怕麻煩,更夾雜著一絲捨不得的情感。直到上週朋友一句:「拎去忠記啦,阿伯驗金超龜毛,價錢倒是很阿莎力!」才讓我決定面對這箱「沉睡的資產」。
走進忠記,沒有想像中銀樓的華麗壓迫感,倒像間沉穩的老書房。櫃檯老師傅戴著單眼放大鏡,沒急著看我的金子,反而先推來一杯熱茶。「不急,慢慢來。」他笑起來眼尾皺紋堆疊,像在安撫我的忐忑。當我把金飾倒在黑色天鵝絨托盤上,他指尖輕撥的動作,突然讓我想起中藥房老師傅拈藥材的專注。
「這條鍊子是『七錢舊台兩』的工法,現在很少見囉。」老師傅突然冒出一句。我愣住,他竟從金飾樣式推斷出是三十年前的物件。接著他拿起小噴槍,在鐲子內圈不起眼的角落燒出豆大火苗。「別擔心,真金不怕火。」火焰掠過處,金黃色澤反而更顯溫潤。他邊操作邊解釋:「火試金是最老派也最實在的驗法,燒掉雜質才知真純度。」
最讓我意外的是「計價透明化」的過程。老師傅把燒純後的小金塊放上天平,電子螢幕直接顯示「3.72錢」。他指著牆上即時國際金價看板:「現在回收價是每錢XXX台幣,乘起來是……」計算機噠噠聲中,金額比我私下查的銀樓牌價竟高出15%。看我瞪大眼睛,他眨眨眼:「銀樓要賺新金設計費嘛!我們專收舊金,省下那些成本,自然能給更好價。」
當場點鈔的厚度令人安心,但真正觸動我的是他遞回來的動作——把龍鳳鐲上兩顆脫落的小紅寶用棉紙包好塞進我手心。「鑲嵌寶石我們不收,但這是妳的紀念,帶回去。」原來專業不只是數字,更是對他人情感的尊重。步出店門時回頭望,老師傅正用鹿皮布細細擦拭工作檯,彷彿對待什麼珍貴器物。那一刻突然懂了:黃金回收不是變賣回憶,是讓沉眠的價值,用另一種方式繼續發光。
看完立刻翻出阿公留的懷錶金鍊!請問熔金過程會損耗重量嗎?你們有先估價再處理的服務嗎?
在台南有分店嗎?我媽有批早期打給小孩的生肖金牌想處理,但老人家行動不便
上個月去別家被扣什麼『損耗費』扯掉10%,忠記會這樣嗎?
收18K金嗎?我有幾件歐洲帶回的飾品,印著750但台灣店家都說要打折收
推最後一段!之前賣掉媽媽的戒指難過好久,但師傅把鑲嵌的翡翠拆還給我,現在鑲成項鍊天天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