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禮拜同陳太飲茶,佢間製衣廠財務阿玲打來求救,話收咗張五十萬支票,偏偏撞正颱風掛八號波,銀行關門,資金卡死成個禮拜。陳太拍檯苦笑:「廿一世紀仲要同天氣鬥快入票?」呢個場景,香港中小企老闆大概心有戚戚。當我同佢講恒生電子支票可以令張票喺24小時內過數,佢副老花鏡差點跌落地。
電子支票唔係新嘢,但真正令企業主有「斷指般痛感」嘅轉捩點,係舊年政府停收紙本稅單。我親眼見灣仔會計師樓凌晨三點燈火通明,後生仔女圍住掃描器似戰地醫院——堆成山嘅稅票要逐張影相入機。恒生套系統狠辣之處,在於將成個流程斬骨拆皮再重組:你收到客戶電郵發來嘅電子支票檔案(.che),直接拖入網銀,連簽名欄都自動對焦識別,慳返影印傳真對賬嘅人肉成本。
有個誤區要撕開:電子支票唔止慳紙咁簡單。傳統支票過數要T+2(兩工作天),恒生玩緊魔術縮時術。試過幫銅鑼灣藥房裝系統,藥材供應商朝早九點發電子支票,十一點未夠錢已落袋。關鍵在於佢哋同清算所打通「影像截留」通道,跳過晒實體票轉運中心嘅物流黑洞。對於要即日找數俾大陸廠嘅貿易行,呢兩日時間差夠救命。
最癲係防偽設計。舊年深水埗電子零件批發商中伏,收偽冒支票痛失八十萬。而家恒生電子支票每張有獨特QR Code,銀行掃碼即時驗明正身,仲追加動態水印同雙重加密。財務阿姐同我講笑:「以前驗支票要拎紫外光燈照水印,而家連驗鈔機都慳返,直接睇電腦彈綠勾就得。」
不過落手轉會前要睇清地形。電子支票最大死穴係「人嘅慣性」——我見過觀塘工廠大廈老闆堅持手寫支票,話要俾會計「有嘢撳手」。恒生算貼地,特登留咗「混合模式」:紙本支票存入時自動轉電子影像,慳咗跑銀行嘅汽油錢,又唔使班老臣子暴動。另外留意跨境玩法,雖然澳門同內地部分銀行都接受到香港電子支票,但匯率同手續費仲係暗戰區。
夜半同做物流嘅張生食砂鍋粥,佢撳手機show俾我睇恒生個電子支票紀錄表:「以前個月尾追數,財務部要出動三個後生押住票衝銀行,而家全部喺冷氣房搞掂。」粥氣蒸騰間,見佢眼袋淡咗兩成。無紙化唔止講環保,對中小企而言,省落嘅時間同減低嘅風險,先係真正嘅續命血包。
(數據插針:金管局報告顯示2023年電子支票交易量激增47%,偽冒支票案同期跌三成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