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的育嬰室燈光調到最暗,我看著保溫箱裡那個皺巴巴的小生命,指尖還殘留著他抓住我手指的力道。護士輕聲說:「回家才是真正的開始。」那瞬間突然明白,再厚的育兒書都抵不過掌心這抹溫度。嬰兒沒有說明書,但那些在淚水與奶漬裡磨出來的實戰心得,或許能為慌亂中的你點盞小燈。
寶寶的哭聲是世界上最焦慮的摩斯密碼。記得初時每聲啼哭都像警報,後來才懂分辨那細微的差別:餓了的哭聲短促帶節奏,像小鳥啁啾;腸絞痛時會突然尖嚎,雙腿蜷縮像煮熟的蝦;若是睏極鬧覺,哭聲裡總夾著揉眼睛的小拳頭。有天深夜,孩子哭得撕心裂肺,我抱著他貼在左胸心跳的位置,哼起走音的聖誕歌——那是孕期常放的曲子。他的啜泣漸漸變成抽噎,溫熱淚水濡濕我的衣襟。原來胎兒在羊水裡聽見的不只是心跳,還有母親荒腔走板卻獨一無二的歌。
洗澡時間常像災難片現場。第一次幫女兒洗澎澎,她滑溜得像條小泥鰍,我手抖得差點拿不住毛巾。現在浴室地板仍鋪著防滑墊,但我們學會了秘訣:用大浴巾捲成長條圍在澡盆邊,讓寶寶靠著就像躺在沙灘椅。水溫調到32度最剛好,手肘內側試溫比手掌準。洗頭時用虎口托住後頸,拇指中指輕輕按住耳廓,溫水便不會流進耳朵。當她腳掌拍打水面濺起彩虹水花,那咯咯笑聲是世上最動聽的獎賞。
臍帶護理曾是我的噩夢。棉棒沾優碘時總怕太用力弄痛他,又怕清不乾淨會發炎。護理師教我掀開臍帶根部旋轉擦拭的訣竅:「要像在擦珍貴的貝殼。」第七天深夜換尿布時,發現臍帶悄無聲息脫落在紗布衣裡,肚臍眼像顆粉嫩的小櫻桃。那截乾枯的深褐色殘端被我收進木盒,與胎毛並列——這是生命剪斷物理連結的儀式,而心靈的臍帶才正開始滋長。
睡眠安全比童話更重要。嬰兒床裡除了防踢被什麼都不該放,但監視器鏡頭拍下的畫面總讓我心驚:孩子不知何時學會翻身,整張臉埋進床單。連夜撤換所有寢具,改用透氣性極佳的蜂巢床墊,床單繃緊得像鼓面。有回他趴睡時發出悶悶的哼聲,我衝進房看見他側著臉,口水在床墊壓出淺淺印子。自此學會辨識呼吸起伏的韻律,那微弱的起伏是夜裡最安心的搖籃曲。
哺乳是場溫柔的拉鋸戰。當孩子尋乳反射像小鳥般轉頭覓食,含乳瞬間的刺痛常讓我倒抽氣。哺乳枕壓出腰間紅痕,乳頭龜裂時羊脂膏的氣味混著奶香滲進睡衣。某次他哭鬧拒喝,我焦躁得幾乎落淚,卻發現是領口鈕扣硌到他臉頰。解開衣釦那刻,他急急湊上來吮吸,睫毛還掛著淚珠。晨光透窗落在我們交疊的身影上,時間感突然消失,彷彿宇宙只剩這溫熱的循環。
育兒沒有標準答案。當你抱著燙奶瓶在廚房團團轉,或對便便顏色疑神疑鬼時,請相信那些本能的溫柔遠比教科書珍貴。某個失眠的凌晨三點,我抱著脹氣哭鬧的兒子在客廳踱步,窗外城市尚未甦醒。他忽然睜開濕漉漉的眼睛望著我,嘴角無意識地向上彎起——那不是微笑,只是神經反射,卻足夠支撐我走過漫漫長夜。養育的本質,原是在一地雞毛裡拾獲星光的旅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