鑽進新蒲崗的橫街窄巷,空氣裡永遠飄著一股讓人走不動路的香氣。這裡不像遊客區那樣喧鬧張揚,卻藏著真正懂吃的老饕才知道的寶藏。工業大廈底下、街市角落、毫不起眼的轉角處,一間間小店用幾十年不變的滋味,餵養著街坊的胃與心。今天不談高級餐廳,就說說那些用銅板就能換來大大滿足,讓人口水直流的街頭至味。
清晨,當工廠區剛甦醒,「康記粥店」門口的蒸氣早已氤氳繚繞。一碗生滾及第粥,是許多老街坊幾十年的開場白。老闆明哥的手穩得很,豬潤、粉腸、肉丸,在滾燙的粥底裡快速灼熟,火候精準到秒。舀起一勺,粥底綿密得化不開,透著米香,豬潤鮮嫩爽脆沒半點腥,粉腸軟糯帶點嚼勁。最妙是那顆手打肉丸,咬下去彈牙多汁,肉香樸實又濃郁。配上一碟淋滿甜醬、麻醬的腸粉,腸粉皮薄透滑溜,醬汁的甜鹹交織,是簡單卻無法取代的晨光滋味。坐在街邊的摺凳上,聽著旁邊阿伯用大嗓門聊著馬經,這碗粥,喝的是新蒲崗的市井煙火氣。
過了午市尖峰,「三六九上海小食」門口的人龍才稍微鬆動些。這間其貌不揚的小店,靠著一顆顆現包現炸的鮮肉雲吞,牢牢抓住食客的胃。看著阿姐手腳麻利,一捏一掐,胖嘟嘟的雲吞就排排站好。滾油裡一落,瞬間膨脹成金黃色的小球,滋滋作響。咬下去的瞬間要小心,滾燙鮮美的肉汁會噴薄而出!外皮炸得極薄極脆,像一層輕紗包裹著飽滿的豬肉餡,調味簡單,就是蔥薑的辛香和豬肉的鮮甜,沒有多餘花巧。蘸點浙醋,酸味更提鮮。站在路邊,顧不得燙嘴,一口接一口,手指沾滿油香也捨不得擦掉。那份燙口、酥脆、爆汁的痛快感,是工廠區午後最邪惡的誘惑。
下午茶時分,轉進街市後巷,遠遠就被一股濃郁蛋香牽著鼻子走。「雞蛋仔伯伯」的小推車前總圍著人。伯伯不疾不徐,將蛋漿倒入蜂巢模子,合上蓋子,熟練地翻轉烘烤。時間彷彿在他手裡有了精準刻度。打開蓋子那刻,熱氣騰騰,一整板金黃焦香的雞蛋仔完美脫模。趁熱撕下一顆,外殼是迷人的薄脆,咬開「咔嚓」輕響,內裡卻是鬆軟濕潤,充滿濃濃蛋奶香。沒有花俏的朱古力或抹茶,就是最原始純粹的雞蛋仔本味。拿在手裡還溫熱燙手,邊走邊撕著吃,脆皮掉在衣襟上也無所謂,那份樸實的香甜,是童年記憶的完美復刻,簡單卻直擊人心。
入夜,工業大廈褪去白日的繁忙,「新桂香燒臘」的燈箱亮起,成為昏暗街道上最溫暖的指引。別被它普通的名字騙了,這裡的叉燒,是許多人心中的神級存在。掛在明檔油亮亮、泛著琥珀色澤的叉燒,光看就讓人狂吞口水。點一份「燶邊叉燒飯」,師傅手起刀落,厚切的叉燒邊緣帶著迷人的焦脆炭香(燶邊)。肉質半肥瘦,入口先是焦糖般的微脆,接著是豐腴的肉汁在口中爆開,蜜糖的香甜、豬油的脂香、炭火的焦香完美交融,鹹甜平衡得恰到好處,一點不膩。配上粒粒分明的油潤白飯和幾條翠綠青菜,平凡的碟頭飯昇華成極致的享受。深夜下班,拖著疲憊的身軀來一碗,瞬間被這罪惡又溫暖的滋味治癒。
夜深了,若還想找點甜頭慰藉,「合成糖水」的燈火總為夜歸人亮著。這裡沒有網紅店的浮誇裝潢,就是家庭式的溫馨。一碗熱騰騰的古法芝麻糊,是招牌中的招牌。黑芝麻炒香後石磨研磨,質地稠滑細膩如絲絹,每一口都是濃郁到化不開的芝麻醇香,天然微甜,絕無半點粉感或人工味。另一碗清心丸綠豆爽,則是夏日或解膩的妙品。煮得開花的綠豆沙清甜解暑,加入一粒粒晶瑩剔透、用馬蹄粉手搓的「清心丸」,口感軟糯Q彈帶點馬蹄的清香,一碗下肚,燥熱全消。坐在狹小的店內,聽著老闆娘親切的招呼,一碗樸實無華卻真材實料的糖水,為新蒲崗的美食巡禮畫下最溫柔的句點。
在新蒲崗覓食,秘訣是放慢腳步,用鼻子和眼睛去探索。那些隱藏在工廠大廈地鋪、街市角落、甚至毫不起眼鐵皮屋下的老字號,才是滋味的真正所在。這裡沒有米其林的星光,卻有最踏實的鑊氣、最道地的手藝,和幾十年不變的街坊情誼。每一口滋味,都連接著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,餵飽了胃,也溫暖了心。下次路過,別再匆匆,鑽進巷弄裡,讓這些銅板美食,帶你品嚐最真實的新蒲崗風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