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次在泰國海灘,我剛浮潛完上岸,手機就不見了。沒買旅遊保險,只能忍痛花大錢買新機,事後才懂:省小錢賠大錢,這教訓刻骨銘心。旅遊保險不是可有可無,它像隱形保鏢,關鍵時刻救你一把。
選購前,先問自己:這趟旅行玩什麼?是背包客闖雨林,還是帶爸媽遊日本?風險不同,保險需求天差地別。舉例說,去歐洲滑雪,你得確保保單涵蓋意外醫療和裝備損失;若是商務出差,重點該在行程延誤或文件補辦。別只盯價格,便宜方案常藏陷阱,比如排除高海拔活動或極限運動,一出事就白花錢。
比較保險公司時,別光看廣告詞。親自上網查評價,或問朋友經驗。有些公司理賠快但額度低,有些則條款模糊,理賠時刁難文件。我習慣直接打電話給客服,假裝問個情境測試反應——像行李被偷需報案證明?他們答得支支吾吾,就換一家。真實故事:朋友在澳洲車禍,保險公司拖了三個月才理賠,只因條款寫\需當地警察報告\,但他當時重傷昏迷,誰能即時處理?
細讀條款是基本功,卻最易被忽略。醫療保險得確認是否包含\緊急醫療運送\,萬一在偏遠山區出事,直升機接送能省百萬。還有,檢查\預先存在條件\的定義,像高血壓或糖尿病,有些保單要求穩定期半年才賠,否則視為無效。別忘了行李條款:珠寶或相機常限額賠償,超額部分得自負。我總列張清單,對比各家排除項目,才不會買到\半吊子\保單。
常見坑洞多著呢!線上投保看似方便,但自動續約條款可能綁死你;或保費低廉,卻設高自負額,理賠時自己先貼錢。更糟的是\行程取消\保險,條款若寫\僅限天災\,遇上罷工或疫情就沒轍。實戰建議:出發前兩週買保單,生效期覆蓋整趟行程,並存電子檔在雲端。保險不是賭博,聰明選購能讓旅程安心,玩得更盡興。
【評論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