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曾國祥導演之路,影壇新作與經典回顧

曾國祥導演之路,影壇新作與經典回顧

2025-7-31 17:52:18 评论(1)

曾國祥這個名字,在華語影壇上越來越響亮,從演員轉型導演的路,走得不算平坦,卻充滿了真實感。記得第一次看他的作品,不是在大銀幕上,而是深夜電視重播的舊片,那種貼近生活的敘事,讓人忘了時間流逝。他出身演藝世家,父親曾志偉的光環下,壓力可想而知,但他沒有被定義,反而一步步用作品說話,把鏡頭對準了青春、成長與社會邊緣,這種勇氣在商業片充斥的時代,顯得格外珍貴。


談起經典,《七月與安生》絕對是繞不開的里程碑。2016年上映時,我正好在香港出差,和朋友擠進戲院,沒想到一部看似平凡的青春片,能掀起那麼大的波瀾。電影裡,周冬雨和馬思純的演技爆發,把女性友誼的複雜性刻畫得淋漓盡致,那種嫉妒、依賴與和解的情緒,彷彿從銀幕溢出,觸動每個觀眾的記憶。曾國祥的導演手法細膩,不急不徐地鋪陳細節,沒有誇張的戲劇衝突,卻讓角色活得像身邊的朋友。這部片不僅橫掃金馬獎,更開啟了他對社會議題的探索,證明他能在商業與藝術間找到平衡點。


新作《少年的你》更進一步,把焦點拉到校園霸凌的黑暗面。2019年首映時,我反覆看了兩遍,第一次被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演震撼,第二次才注意到導演如何用光影和節奏,營造出壓抑又希望並存的氛圍。電影裡,雨天的場景、狹窄的巷弄,都成了隱喻,訴說著青少年在社會夾縫中的掙扎。曾國祥不避諱爭議題材,反而透過真實故事,引發公眾討論霸凌問題,這種社會責任感,讓他的作品不只娛樂,更成了時代的鏡子。從《七月與安生》到《少年的你》,他的風格在進化,情感卻始終真摯,就像老朋友在耳邊低語。


回頭看曾國祥的導演之路,其實是一場自我追尋的旅程。他早期參與製作的電影,像《醉後一夜》,還帶著實驗性質,但失敗沒有擊垮他,反而磨練出更敏銳的觀察力。現在的影壇,商業大片主導,他卻堅持講述小人物故事,這種固執,或許源於他演員出身的經歷——懂得站在鏡頭前的脆弱。未來,聽說他計畫挑戰更宏大的題材,比如家庭史詩或跨文化敘事,這讓人期待,他如何把個人印記融入新領域。華語電影需要這樣不隨波逐流的聲音,曾國祥的每一步,都在提醒我們,好故事永遠來自真實生活。



  • 看完這篇,完全勾起我對《少年的你》的回憶,那個結局真的哭慘了,導演怎麼想到用那種手法處理霸凌議題?
  • 曾國祥的新片有消息嗎?聽說他在籌備一部關於移民的電影,是真的還是謠傳?
  • 作為影迷,我好奇他從演員轉導演的心路歷程,有沒有推薦的訪談或紀錄片能深入了解?
  • 他的電影總有種獨特的節奏感,像《七月與安生》的慢火燉煮,這算是個人風格嗎?還是有其他導演影響?
  • 有人覺得《少年的你》改編自小說是取巧,但導演加入的原創元素讓故事更立體,這點大家怎麼看?
    2025-7-31 19:05:52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    楼主
    泡泡宇宙

    关注0

    粉丝0

    帖子718

    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