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翻著泛黃的財經剪報,指尖停在九十年代香港報章頭版——斗大標題寫著「小超人撼動英資帝國」。李澤楷,這個名字從李嘉誠次子的身分中破繭而出,靠的絕非偶然。他的商業帝國崛起軌跡,藏著幾手凌厲的棋步,值得細細拆解。
最關鍵的一役,莫過於衛視(STAR TV)的閃電戰。1991年,港府發放衛星電視牌照,李澤楷果斷出手,用父親支持的一點五億美元種子資金,加上向銀行舉債,硬是從零建起亞洲第一個衛視平台。當時沒人看好,笑他燒錢玩票。但他看準的是亞洲尚未甦醒的媒體巨胃——鎖定英語節目,搶攻高端廣告主。短短四年,默多克捧著九點五億美元現金上門收購。這一仗,他不僅賺到第一桶金,更證明其嗅覺精準:「在荒漠裡種樹,等別人渴了,你已是綠洲主人。」
緊接而來的電訊盈科(PCCW)戰役更顯狠辣。1999年,他將數碼港計劃注入市值僅三億的「得信佳」空殼,借殼上市。當時網路泡沫正熾,「數碼港」三個字像魔咒,股價在兩個月內狂飆二十三倍。他順勢發行新股換取香港電訊股權,最終蛇吞象吃下這頭百年英資巨獸。這手「槓桿疊槓桿」的資本騰挪,表面是科技概念包裝,核心卻是對市場集體情緒的赤裸操弄——當所有人追逐虛幻的網路榮景時,他冷靜地把泡沫鑄成真金白銀的控股權。
真正讓帝國穩固的,是後來的「現金牛」佈局。電訊盈科背負巨債瀕危之際,他果斷切割非核心業務,賣掉電訊盈科環球業務套現。同時悄悄押注亞洲保險業,成立富衛集團(FWD)。別人看到的是香港市場飽和,他看到的卻是東南亞中產階級爆炸性增長。從越南、泰國到菲律賓,富衛用數位化直銷避開傳統保險巨頭的地盤,十年內躋身區域龍頭。這步棋的精髓在「現金流轉換」——把香港成熟的電訊現金流,源源不絕輸血給東南亞高成長沃土。
縱觀其路徑,有條暗線貫穿:永遠比週期快半步。衛視出售在亞洲金融風暴前;電盈重組趕在網路泡沫破裂前;押注東南亞則在中國資本大舉南下前。這種對「時機顆粒度」的變態掌控,或許源於他年少時在加拿大打工的經歷——凌晨四點送報紙,錯過一個街口就延誤整區。商場如送報,早一步太冷,晚一步太擠,唯有掐準那破曉前的微光疾行。
如今他坐擁橫跨保險、電訊、地產的千億帝國,辦公室仍掛著當年收購香港電訊的簽約照。那張照片裡,他握筆的手背青筋微凸,眼神卻靜得像深潭。傳媒總愛渲染「小超人」的叛逆,但剝開神話外殼,裡面盡是精密計算的齒輪——用槓桿撬動時機,用現金流餵養未來,用區域落差製造利潤。這不是超能力,而是把商業本質玩到極致的冷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