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麻地的空氣裡,永遠飄著一股混雜的氣味。廟街霓虹的艷光、海味乾貨的鹹鮮、炭火燎燒的焦香,還有街坊身上淡淡的汗味,全都攪和在一起,蒸騰出香港最生猛、最接地氣的市井氣息。這裡不是遊客中心規劃好的樣板,而是活色生香、帶著汗漬油光的真實香港。若你想觸摸這座城市的脈搏,聽聽它最原始的心跳,鑽進油麻地街市與周邊的橫街窄巷,準沒錯。
說到吃,油麻地簡直是臥虎藏龍。廟街夜市那幾檔名聲在外的煲仔飯,炭爐明火燒出來的,絕非煤氣爐能比擬。晚飯時分,排隊人龍是常態。別只盯著臘味,試試窩蛋牛肉或北菇滑雞,飯焦(鍋巴)是靈魂,金黃焦脆,刮起來「嚓嚓」響,混著熱騰騰的飯粒和肉汁,那種罪惡的滿足感,是對排隊最好的報償。旁邊攤檔「辣蟹大王」的避風塘炒蟹,蒜香、豆豉香、辣椒香猛烈攻勢下,蟹肉的鮮甜反而更突出,吮指回味,配冰凍啤酒,就是廟街的豪邁宵夜。
轉入熙來攘往的「新填地街市」熟食中心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這裡是街坊的食堂,物價親民得感人。找那家招牌被煙火熏得有點模糊的「林記咖喱」,不起眼的門面,咖喱汁卻是秘製。魚蛋彈牙,豬皮吸飽了濃郁辛香的咖喱汁,蘿蔔燉得通透無渣,點一碟「三寶」,配碗白飯,簡單直接的好味道,是幾十年不變的街坊情誼。對面檔口的「權記」雲吞麵,大地魚湯底清澈卻極鮮,雲吞個頭不大,但蝦肉鮮甜豬肉香,竹昇麵爽脆有韌勁,灑點浙醋,是香港最經典的早餐滋味。
若嫌熟食中心人多嘈雜,穿過幾條小巷,藏著些低調的寶藏小店。廣東道轉角有間沒有招牌的糖水鋪,只傍晚開門。老闆娘默默熬煮的芝麻糊,稠滑如絲綢,芝麻香氣濃郁到化不開,甜度克制,吃完碗底不黏膩。夏天限定的鮮龍眼冰,清甜消暑,是隱藏版。再往上海街方向走,近眾坊街有家老字號的「美都餐室」,二樓花磚牆、卡座、吊扇,時光彷彿停留在五六十年代。焗排骨飯是招牌,番茄醬汁酸甜開胃,排骨軟嫩,炒飯底乾身香口,配一杯滾燙的絲襪奶茶,吃的是濃濃的懷舊情調。
吃飽喝足,油麻地的「尋寶」購物樂才剛開始。別被「街市」二字誤導,這裡的「購物」絕非光鮮亮麗的商場體驗。新填地街一帶是傳統的布行集中地,一卷卷色彩斑斕的布料堆疊如山。別怯場,走進去摸摸質感,跟老闆聊聊,他們懂行得很。想找特色鈕扣、蕾絲花邊、甚至旗袍用的盤扣材料,這裡都能挖到寶,價格比時裝區的布料店實在太多。識貨的,還能找到一些罕見的日本或歐洲尾單布料。
入夜後的廟街,攤檔如變魔術般湧現,化身「男人街」。這裡是廉價服飾、電子小玩意、仿古舊物、風水羅盤、甚至趣味T恤的集中營。購物重點在「淘」與「講價」。別太認真,享受那種摩肩接踵、討價還價的樂趣。花點小錢買個設計誇張的打火機,或印著「我愛HK」的復古風T恤,當作充滿港味的紀念品也不錯。路邊偶有唱粵曲的阿叔,或替人看掌相的攤檔,都是廟街獨特的背景音。
在油麻地覓食購物,切記放下精緻的期待。這裡的地板可能有點黏,空氣可能有點混濁,店家阿叔的語氣可能有點「直率」。但正是這種不修飾的真實,帶著生活的溫度與韌勁。用心去感受那些藏在油煙背後的手藝,在雜亂攤檔中發現驚喜的眼光,還有街坊鄰里間那份樸實的互動。油麻地教會我們的,是生活本該如此——滾燙、喧鬧、帶著點市井的智慧,卻無比鮮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