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泥圍,簡單DIY技巧與環保好處

泥圍,簡單DIY技巧與環保好處

2025-7-31 17:51:37 评论(5)

記得小時候在鄉下阿嬤家,那堵用泥土和稻草堆起來的牆,總在夏天帶來一絲涼意。長大後,我迷上了自然建築,親手試過幾次DIY泥牆,才發現這不只是懷舊,而是種回歸土地的生活方式。泥圍,就是我們常說的土牆或泥巴圍牆,用最簡單的材料——泥土、水、纖維(像稻草或麻繩),就能打造出既堅固又環保的結構。它源自古老的建築智慧,全球各地從非洲的土屋到亞洲的農舍,都見證了這種技藝的韌性。


為什麼要自己動手做?因為材料隨手可得,幾乎零成本。先找塊空地,測試土壤的黏性,太沙的土加點黏土,太黏的摻些沙子。準備工具很基本:一把鏟子、水桶、木模(用木板釘成方形框架),還有大量耐心。步驟超直觀,混合泥土和水到像麵團的質地,加入切碎的稻草當強化纖維,這能防止開裂。接著,把泥漿倒入木模裡,一層層夯實,邊做邊用水平儀檢查平整度。別急著拆模,讓它自然風乾幾天,陽光會慢慢固化。我第一次試時,沒控制好水分,牆面龜裂了,但重新調配比例後,成品居然撐過颱風季。


DIY的樂趣在於創造過程,你能隨意塑形,加點貝殼或石頭當裝飾,讓牆面獨一無二。更棒的是,這招超環保。想想看,水泥生產耗能又排碳,泥圍卻只用在地資源,減少運輸污染。它像活的有機體,調節室內溫度,夏天吸熱降溫,冬天保溫,省下空調電費。而且,當牆體壽終正寢,材料全降解回大地,不留垃圾。我常跟朋友說,這不只是建牆,是對地球的小小承諾。


當然,泥圍有局限,比如潮濕地區得加防水層,或定期維護。但以簡單入門來說,它教會我珍惜資源。上個月,我在後院搭了個小花圃圍牆,孩子們幫忙攪泥巴,全家玩得滿身是土,卻笑得開心。或許,現代生活太依賴工廠製品,偶爾回歸手作,反而找到平靜。試試看吧,從一小塊牆開始,你會發現,泥土裡藏著的不是髒污,是生生不息的智慧。


2025-7-31 18:41:08
這個DIY技巧好實用!我家剛好有塊荒地,想試試做圍牆,請問土壤比例怎麼抓才不會裂?
2025-7-31 19:42:57
環保部分寫得超有感,但潮濕的台北適用嗎?會不會長霉或塌掉?
2025-7-31 20:56:11
看完手癢了,週末就帶孩子去玩泥巴,順便教育環保,謝謝分享經驗!
2025-7-31 22:03:58
好奇材料中的纖維能用什麼替代?稻草不好找,剪碎的舊衣服行嗎?
2025-7-31 23:10:42
泥牆真的能省電?我家夏天電費爆高,想試但怕效果不彰,有人實測過溫差嗎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楼主
CodeFeather

关注0

粉丝0

帖子798

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