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到海盈邨已經快兩年了,這裡的每一天都像被海風輕撫過,節奏慢得讓人忘掉都市的喧囂。記得第一次踏入這個社區,就被那片無邊際的海岸線吸引,夕陽灑在浪花上,金黃色的光暈映著老榕樹的剪影,鄰居們牽著狗散步,孩子們在沙灘上追逐嬉戲。這種寧靜不是孤寂,而是種扎根的歸屬感。海盈邨不只是個住所,它成了我的避風港,每當工作壓力襲來,走到海濱長廊深吸一口氣,煩惱就隨潮水退去。
談到便利,海盈邨的交通系統簡直是隱藏寶藏。社區中心有直達市區的巴士站,班次密集得不像話,早上七點趕上班,十分鐘就跳上車,省去塞車噩夢。更棒的是渡輪碼頭,步行五分鐘就到,週末搭船去鄰島野餐,船票便宜又浪漫,海鷗伴飛的畫面總讓我回憶起童年漁村時光。缺點嘛?颱風天偶爾停航,但那時社區的共享單車就派上用場,騎到附近地鐵站也不過一刻鐘。記得去年冬天,一場大雨讓路面積水,鄰里們自發組織清掃隊,那種互助精神比任何設施都珍貴。
日常採買在這裡變成一種享受,街角的傳統市場活像個小聯合國。清晨六點,魚販阿伯的吆喝聲拉開序幕,新鮮海產直接從漁港運來,價格只有超市一半。我最愛週三的夜市,攤位擠滿地道小吃,蚵仔煎香氣撲鼻,配一碗熱騰騰的肉羹湯,坐在老榕樹下吃,旁邊還有街頭藝人彈吉他。超市也不馬虎,進口商品齊全,法國起司或日本清酒隨手可得。但有個小提醒:市場週一休市,得提前囤貨,否則就得靠社區的線上團購群組救急,那裡的媽媽們總能挖到驚喜折扣。
休閒設施更讓人離不開這裡。海濱公園是心靈綠洲,晨跑時踩著木棧道,浪聲當背景音樂,偶爾遇到退休老師打太極,他總笑說這比健身房會員卡值錢。兒童遊樂區設計得超貼心,安全軟墊和攀爬架讓我家小鬼頭玩到不想回家。最難忘的是中秋晚會,社區中心辦烤肉趴,大家自帶拿手菜,新舊居民圍坐聊天,菲律賓阿姨的椰香飯成了明星菜。不過,公園長椅有些老舊,去年居民會發起募款換新,這份參與感讓設施不只是硬體,而是情感的紐帶。
醫療和教育資源雖不豪華,卻實用得像老友。診所醫師是本地人,看診時還會聊潮汐變化養生法。小學就在社區內,走路三分鐘到校門,老師們常帶學生到海邊上自然課,撿貝殼認生態。缺點是大型醫院得搭車二十分鐘,但鄰里line群總有人主動載送孕婦或長輩。融入秘訣?參加書法班或環保志工,我就是在淨灘活動認識現在的死黨。海盈邨教會我,生活品質不在於炫目設施,而是人與人的溫度,像海風一樣無形卻真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