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交税季。每年收到那张绿油油的税单,心口都像被轻轻锤了一下。打工仔搏命加班,赚来的辛苦钱,一大笔转眼就要“上缴国库”,说不肉痛是假的。以前我只会老老实实到期前碌卡或者转账,手续费利息照单全收,觉得省那三瓜俩枣没意思。直到有次和老友记饮下午茶,听他讲起用渣打的税务贷款省了好几千蚊,我才如梦初醒——原来精明的香港人,早就懂得善用银行工具来帮荷包“止血”。
渣打的税务贷款,名字听起来挺“银行”,好像很复杂。其实说穿了,它就是个专门帮你解决税单的短期贷款。最大卖点,就是利息比你直接用信用卡找数或者普通分期低一大截。银行也不是做慈善,它看准了你急需资金周转这个痛点,用相对优惠的利率吸引你,顺便赚点合理利润,各取所需。关键在于,你能不能摸清它的门道,把优惠真正吃到嘴里,而不是被表面的“低息”迷惑。
讲优惠,不能只看广告牌上那个大大的“低至X%”。那是“吸睛”用的,未必是你能拿到的实际利率。渣打通常会根据你的信贷记录、收入状况、和银行的往来关系(比如是不是有出粮户口、买了多少理财产品),来给你一个“个性化”的利率。我第一年申请时,信贷记录良好但没买理财,拿到的利率比广告上那个“低至”高了一点点,但算下来还是比信用卡分期划算不少。第二年因为我放了点闲钱在它家做定期,利率果然又靓仔了些。所以,想拿好deal,平时和银行打好关系很重要。
手续费,这是另一个隐形杀手!有些银行喜欢玩“零利率”噱头,结果收你一笔高昂的手续费,算下来总成本可能更高。渣打这边,通常会有个贷款手续费,一般是贷款额的某个百分比,或者设定一个最低收费额。申请前务必问清楚!我习惯用个简单公式:把手续费摊分到每个月,再加上每月利息,算出实际的“月平息”,再乘以12,大概就知道年化成本是多少了。别怕麻烦,拿起计算器按一按,心里才有底。记住,没有列明总手续费和实际年利率(APR)的优惠,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。
贷款额度和还款期也很有讲究。渣打通常要求最低贷款额,比如几万蚊起跳。税单金额太小可能不合算。还款期呢,灵活是灵活,几个月到一两年都有。但别贪长!期数越长,总利息肯定越多。我自己的策略是:在确保每月还款不影响基本生活的前提下,尽量选短一点的还款期。比如税单10万,我手头紧,就分12个月还,利息成本可控;如果手头松动点,咬咬牙分6个月甚至更短还清,省下的利息就是真金白银。
别以为申请了贷款就万事大吉。渣打有时会推出一些限时优惠,比如“成功申请送超市现金券”、“提早还款回赠部分手续费”。这些小甜头别放过!特别是提早还款优惠,如果你年中突然有笔奖金入袋,提前还清贷款还能拿点回赠,等于利息成本再打折。这些细节,申请时多问一句客户经理,或者仔细瞄一眼条款的“特别优惠”部分,随时有意外收获。
讲个我自己的真事。前年税单12万。如果直接信用卡分期12个月,当时问到的实际年利率要十厘几。用渣打税贷,批了个实际年利率大概7%左右的plan,手续费几千蚊。计落数,利息加手续费,比信用卡悭了接近3800蚊!省下的钱,够请全家好好吃几餐了。这钱省得实实在在,不是靠幻想出来的。当然,前提是你真的需要借钱交税,并且确信未来几个月有稳定收入还得起。借钱是为了省钱和周转,绝不是为了透支未来。
最后提醒一句,任何贷款都是责任。申请前,务必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。别为了贪图优惠,借了超出负担能力的金额。渣打的优惠再好,也只是工具。工具用得好是帮手,用不好就变负担。仔细阅读所有条款,特别是关于提早还款有没有罚息、逾期还款的罚则等。银行白纸黑字写清楚的,才是你能依赖的保障。
交税是责任,但聪明地交税,利用好银行提供的工具减轻负担,是香港打工仔必备的生存智慧。渣打的税务贷款,算是市场上一个比较靠谱的选择,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花点时间做功课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方案。省下的钱,就是对自己辛劳的一份犒赏。下次收到税单,别急着肉痛,先看看渣打有什么着数可执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