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陪朋友去渣打開優先理財戶口,行員遞上厚厚一疊收費表,朋友邊翻邊皺眉頭:「原來VIP門檻背後藏著咁多收費陷阱。」返屋企後我索性將香港幾間大銀行嘅貴賓理財收費徹底比對,發現魔鬼真係喺細節度。
優先理財最易中伏嘅係賬戶管理費。渣打規定每月平均結餘要維持100萬港幣,否則收350蚊月費。呢個數字睇落合理?等我同你計真啲:恒生優越理財門檻80萬,中銀100萬但豁免條件寬鬆,滙豐尚玉更要780萬。關鍵係渣打嘅豁免漏洞——用佢哋嘅按揭貸款達300萬以上可免管理費,但計過數發現,除非你借足七成按揭,否則慳到嘅月費隨時唔夠補貼高咗嘅利息。
跨境交易先係隱形殺手。上個月幫英國讀書嘅姪仔匯學費,渣打電匯手續費要250蚊再加0.1%佣金,轉去星展只有固定150蚊,東亞更免收海外渣打戶口轉賬費。最抵死係優先理財客戶換外幣無優惠匯率,試過用中銀換英磅,每萬蚊竟然平過渣打成杯咖啡錢。
講到投資手續費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。渣打股票交易佣金0.18%看似中等,但設最低收費100蚊,買手騰訊都要成千蚊佣金。反觀用輝立證券網上落盤,佣金足足平四成。基金認購費更離譜,部分產品收5%前端費,同類產品喺富途只收1%。銀行經理成日sell嘅結構性產品,原來內含1.5%管理年費,呢啲蠶食回報嘅細節永遠印喺說明書最尾頁。
慳錢實戰三招我親測有效:第一係活用信用卡捆綁,用渣打亞萬卡交保費賺里數,抵消部分管理費;第二係避開櫃枱服務,手機app做定期存款利率高0.2%;最絕係玩轉豁免機制——放50萬買佢哋嘅貨幣基金,再搭張大額信用卡,照樣慳到月費。記住,銀行VIP光環背後永遠係盤生意,你嘅任務係喺理財經理嘅笑容裏執金。
請問如果主要做外幣定存,渣打優先理財嘅利率係咪真係比普通戶口高好多?
文中所講嘅按揭豁免條款,新造按揭係咪都適用?定係只限舊客戶?
想問基金前端費5%係指邊類產品?最近被推薦一隻東南亞債券基金話免認購費
實測用渣打亞萬卡交稅賺里數,發現手續費食咗部分回贈,有無更好方法?
如果得80萬流動資金,係咪轉去恒生優越理財會著數過硬撐渣打100萬門檻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