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頂尖國際課程與學生成就指南 ...

滬江維多利亞學校頂尖國際課程與學生成就指南

2025-7-31 17:50:54 评论(5)

穿過銅鑼灣鬧市拐進東院道,維多利亞校園的磚牆總帶著幾分沉靜。上個月在禮堂遇見剛拿到牛津物理系錄取的陳同學,他正用流利德語幫低年級生調整科展機器人線路。我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此教書時,IB課程還被本地家長視為「冒險選擇」。如今走廊公告欄貼滿常春藤錄取信,但真正讓我駐足的,是牆角那幅用程式碼繪製的敦煌飛天圖——那是群中二生用電腦課學的Python,還原美術史選修課的內容。


這裡的課程表像幅拼貼畫。清晨七點的弦樂團排練室飄著莫札特,隔壁教室卻瀰漫著化學試劑味——那是「全球議題研究」小組在檢測維港水質重金屬。去年他們把數據建模成果提交給環保署時,記者追問是否參加比賽拿獎,組長笑著搖頭:「海水又不會等我們報名才被污染。」這種務實氣質滲透在課程設計裡,當多數國際學校將IBDP視為終點,維多利亞卻在十年級開設「學術探針課」,讓學生用八週時間潛入量子物理或先秦哲學,有人崩潰轉組,也有人像Jessica那樣,在古籍庫翻到商代氣候記錄後,硬是把EE論文從時尚史轉成古代氣候變遷考證。


招生主任Ms. Ferguson的辦公室掛著特殊時鐘,指針標示著全球時區。「我們收的不是學生,是小型聯合國。」她翻開今年畢業生名冊:俄裔女孩憑自學粵語寫出廟街文化志,中英混血少年用區塊鏈技術追蹤茶葉供應鏈,本地生的柬埔寨社區服務紀錄片入選柏林影展青少年單元。但最打動我的,是圖書館那疊泛黃的「失敗筆記本」,記載著被帝國理工拒收的火箭設計、被期刊退稿的秦簡字頻分析。學校刻意保留這些「未完成品」,正如IB協調員Dr. Wong常說:「我們販售的不是名校門票,是讓每個靈魂找到自己的座標系。」


去年校慶日,禮堂上演奇特場景:十二年級的IB滿分生們在後台幫戲劇社調燈光,而主演正是當年險些被退學的「問題學生」。這所學校最珍貴的魔法,在於讓AP微積分滿分的學生,願意花三個週末幫特教班孩子改編觸覺版《哈姆雷特》。當教育產業化浪潮席捲香江,這裡仍堅持每學期抽兩天讓全校化身「城市教室」,我曾跟著師生鑽進上環海味鋪學供應鏈管理,在茶餐廳後巷測量通風系統效率。那些沾著油污的數據冊,比任何國際考卷更能測量真實世界的深度。


離校時瞥見中庭那棵百年榕樹,氣根纏繞著學生自製的雨水回收裝置。樹幹掛著小鐵盒,裡面塞滿寫給十年後自己的紙條。隨手抽出一張,稚嫩筆跡寫著:「希望那時我發明的珊瑚再生凝膠,已用在南丫島潛水區。」夕陽穿過葉隙灑在紙上,忽然明白為何這所學校寧可少招二十個學生,也要保留每週四下午的「空白課時」——有些成長,永遠無法被計入升學率統計表。


2025-7-31 18:30:46
孩子明年要選中學,維多利亞的IB成績確實亮眼,但更打動我的是文中提到的失敗筆記本。想了解學校具體如何輔導受挫學生?是心理導師制還是有特別課程?
2025-7-31 19:57:45
文中說十年級有學術探針課,請問如果試聽後發現完全不適合,轉組會影響GPA嗎?另外程式繪敦煌圖的課程是電腦課與美術課協同教學嗎?
2025-7-31 21:30:29
作為教育工作者好奇師資培訓機制,當學生把秦簡研究和量子物理混搭時,教師如何跨學科指導?學校是否有專職的課程整合導師?
2025-7-31 21:53:45
看到城市教室那段很有共鳴!但想問這類活動的安全管理,帶學生深入茶餐廳後巷或街市,家長簽同意書時會有疑慮嗎?
2025-7-31 22:25:48
校友路過淚目…當年我的柬埔寨紀錄片提案被拒三次,是歷史老師陪我在檔案庫挖到1970年代難民報紙才翻盤。現在樹洞鐵盒裡還留著當年的膠卷盒呢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楼主
果冻飞船

关注0

粉丝0

帖子743

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