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天剛過,窗外還溼答答的,這種時候總想來點熱呼呼、滑溜溜的湯粉。翻翻櫥櫃,發現還剩半包瀨粉,像是撿到寶一樣。記得小時候,阿嬤的廚房總飄著這股米香,她說這是「颱風天的老朋友」,不用鮮豔食材,簡單幾樣配料就能暖胃飽肚。這些年吃遍各國麵條,從義大利麵到日本蕎麥麵,最後發現這樸實的瀨粉,竟藏著最踏實的滋味。
瀨粉這東西,說穿了就是米做的,原料單純得很。但別小看這白淨的米條子,它的好處藏在細節裡。比起精緻的麵條,瀨粉的升糖指數通常低些,意思是吃下肚後,血糖不會像坐雲霄飛車般飆高又驟降,身體感覺比較平穩,不易飯後昏昏欲睡。對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,是個相對友善的選擇。它本身沒什麼強烈的味道,像塊白畫布,讓湯頭的鮮美或醬汁的濃郁盡情發揮,卻又默默提供飽足感,一碗下肚,紮實不虛浮。
現代人腸胃常鬧脾氣,瀨粉溫和的質地這時就顯出優勢。它好消化,不給腸胃添負擔,清湯煮軟後入口即化,特別適合腸胃敏感或病後初癒需要溫和飲食的時候。若是用糙米做的瀨粉,還能多攝取到些膳食纖維,默默幫腸道做環保。當然,它本質是碳水化合物,份量得拿捏,但比起油炸或高脂的速食,一碗清爽的湯瀨粉,絕對是更體貼身體的選項。
講到吃法,瀨粉最迷人之處在於它的百搭。颱風夜裡物資有限?沒問題!冰箱挖出半顆高麗菜、幾朵香菇,甚至一把蝦米,滾鍋清水,下點柴魚粉或雞湯塊,瀨粉煮透後丟進去,撒點胡椒粉,就是一碗救贖身心的「颱風限定版」。講究點呢?試試南洋風情:熱鍋爆香蒜末、紅蔥頭,加入咖哩粉或薑黃粉(Turmeric)炒出香氣,倒進椰奶和高湯煮滾,放入鮮蝦、魚丸、豆泡,最後加入煮好的瀨粉,濃郁的湯頭裹著滑溜粉條,香氣直衝腦門。
想吃得乾爽些?「撈瀨粉」是經典。煮好的瀨粉瀝乾,拌上特調醬汁:蠔油、一點點老抽上色、麻油、蒜蓉,喜歡的可以加點辣椒油或X.O醬。鋪上燙熟的青菜、叉燒絲、油蔥酥,講究的再來顆半熟蛋黃,戳破拌勻,每一根粉都裹上濃郁醬香,樸實卻讓人停不下筷子。做這道關鍵在粉不能煮過爛,起鍋後快速用冷開水沖一下再甩乾,保持彈性,拌醬才不會糊成一團。
其實廚房裡的瀨粉,很像我們身邊那些不起眼卻可靠的老朋友。它不張揚,沒有花俏噱頭,卻總能在你需要時,用最簡單的方式給予溫暖和力量。下次逛市場看到它,別只是匆匆走過,帶一包回家吧。颱風天、疲憊時,或只是想簡簡單單吃一餐,它都能穩穩接住你。一碗熱騰騰的瀨粉下肚,那種由內而外的踏實感,勝過千言萬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