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在超市排隊結帳,前面那位太太從錢包抽出三張信用卡輪流刷。店員見怪不怪地操作機器,最後那筆金額竟比我的購物車少三分之一。我捏著唯一那張積點卡,突然聽見錢包在嘆氣。
信用卡優惠早不是新鮮事,但魔鬼藏在「疊加」裡。上個月我預訂京都旅館,先用A卡官網訂房享8折,綁定電子支付B卡再折300,最後用C卡機場貴賓室吃碗熱烏龍——這碗麵的成本是負數,因為里程回饋早已覆蓋機票差價。省錢不是少花,而是讓每筆消費都長出複利觸角。
最近發現銀行開始玩「情境式優惠」。像永豐DAWHO卡週三外送平台折22%,剛好補足居家辦公的咖啡癮;玉山U Bear卡超商繳費回饋8%,連水電費都變成點數養分。更別提LINE Pay卡在全家刷條碼時,點數墜落的叮咚聲像在玩柏青哥。
限時好康才是真戰場。上週三凌晨搶到星展eco卡週末加油站降6元,油箱加滿那刻彷彿聽見石油巨頭在哭泣。但別被「限時」沖昏頭——我曾為百貨週年慶辦的聯名卡,首刷禮行李箱還躺在儲藏室,年費卻默默吃掉兩年份的優惠。
真正老手都在算「隱形成本」。那張號稱海外消費3%回饋的炫金卡,匯率換算竟比隔壁銀行差1.2%;號稱電影買一送一的神卡,細看條款寫著「平日下午場且限原價票」。現在我的錢包法則:每張卡背面貼便利貼寫「專科」——外食專科、加油專科、網購專科,刷錯科別等於掛錯號。
最近最驚豔的是「負年費」操作。某銀行新戶辦卡送2000元,扣掉首年免年費後淨賺800,三個月剪卡還倒賺。但剪卡那刻莫名心虛,彷彿在愛情裡騙完禮物就分手的人渣。
深夜滑手機看到新卡廣告總讓人衝動,我的解方是打開記事本寫:「此卡將如何改變我的消費基因?」當發現那張網紅推薦的潮卡,最大優惠是夜店包廂折扣——而我的夜生活頂多是巷口便利商店——手指就自動向左滑了。
在超商繳費拿回饋那段太真實!昨天用台新狗狗卡在7-11繳稅,居然拿到12杯拿鐵的點數
求問無固定收入怎麼申辦?學生黨每次都被年收入欄位勸退
剪卡那段笑死,但去年真的靠新戶禮賺了三千,剪卡時客服還送五百挽留我
有人比較過電子支付綁卡 vs 直接刷實體卡哪個划算嗎?最近被搞得好亂
看到行李箱那段默默看向床底原來大家都當過優惠的囚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