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那個飄著海風的午後,我踏上索罟灣的碼頭,空氣裡混著鹹味和油炸海鮮的香氣。這個南丫島的小漁村,藏在香港繁華背後,像個被時光遺忘的寶盒。不是那種觀光客蜂擁的地方,而是能讓你慢下來,真正感受海洋脈搏的角落。這裡的故事從漁民清晨出海開始,到傍晚炊煙裊裊結束,每一口海鮮都帶著海浪的記憶,每一條小徑都藏著探險的驚喜。
說到海鮮,索罟灣簡直是饕客天堂,但別被那些碼頭邊的招牌迷惑了。我偏愛那家不起眼的「阿婆海鮮檔」,老闆娘是當地老漁民,她會教你怎麼挑活蹦亂跳的龍蝦——看牠觸鬚是否靈動,殼色是否透亮。那天,她現撈了一尾青衣魚,清蒸上桌,魚肉嫩得入口即化,淋上特製的薑蔥醬油,鮮甜得讓人閉眼回味。旁邊的「天虹海鮮酒家」名氣大,但價錢稍貴,建議避開週末人潮,平日午後去,點個椒鹽瀨尿蝦配冰鎮啤酒,坐在木棚下看漁船歸航,那種愜意是城市裡找不到的奢侈。關鍵是別急著點菜,先和老闆聊聊,他們常藏著當日現捕的私房貨,像那次我嘗到的野生石斑,肉質紮實帶點海藻香,背後是漁民世代相傳的智慧——懂得海,才懂得吃。
吃飽喝足,該動身探險了。索罟灣的秘境不在地圖上,得靠腳步挖掘。我沿著漁村後方的小徑往上走,穿過一片榕樹林,突然豁然開朗——洪聖爺灣就在眼前,白沙灘靜得只剩浪聲,連當地人都少來。脫了鞋踩進水裡,冰涼透心,岩縫間藏著小螃蟹和貝殼,像個天然寶藏庫。接著挑戰「索罟灣至榕樹灣」的遠足徑,這條路不算難,但轉個彎就是驚喜:半山腰有座廢棄的英殖時期燈塔,爬上去俯瞰整個海灣,夕陽灑下時,金紅交錯的光影美得讓人屏息。記得帶足水和防蚊液,路徑偶有陡坡,穿雙抓地力好的鞋是必須。那次我迷路誤入一片蕉林,撞見當地阿伯在採野果,他笑著分享童年在這抓彈塗魚的趣事,這才發現,秘境不只風景,更是人與地的故事。
想玩得盡興,攻略細節不能馬虎。交通上,從中環四號碼頭搭渡輪,約半小時就到,班次查香港運輸署網站最準,別信觀光手冊的過時資訊。最佳時節是秋冬季,天氣乾爽,海鮮也肥美;避開暑假颱風季,免得掃興。住宿嘛,索罟灣民宿不多,我住過「海灣小屋」,簡樸但乾淨,老闆會送你手繪地圖。預算控制有訣竅:海鮮大餐人均抓港幣300左右,路邊攤的墨魚丸和魚蛋十幾塊就搞定,省錢又地道。最後提醒,尊重當地文化——漁村生活節奏慢,別催菜或喧嘩,靜心感受那份原始純粹。離開時,我帶回的不只胃裡的滿足,還有海浪聲在耳邊的迴盪,這地方教會我,旅行不是打卡,而是讓靈魂沾點海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