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禮拜落雨經過油塘,望到綠置居麗玥苑外牆已經拆晒棚架,米白色嘅瓷磚襯藍天居然有幾分清新。街口茶餐廳陳太拉住我問:「阿仔,你知唔知今期綠置居仲趕唔趕得切申請?」我坐低叫杯熱奶茶,同佢慢慢拆解呢盤置業棋局。綠置居呢條樓梯,唔少人仲摸緊扶手。
講申請資格,最關鍵係嗰條「公屋輪候冊滿一年」嘅門檻。陳太個仔做超市理貨月入萬八,原本諗住抽居屋,點知撞正新修訂嘅入息上限。我拎出房委會文件同佢計數:「綠表申請人家庭總資產限額壓到得返100萬,單身更只得50萬,您仔仔架日本車過咗五年仲值廿萬嘅話,可能要諗計。」佢即刻拍枱:「早知舊年就唔同佢供車!」
睇返今期推售嘅2550個單位,油塘麗玥苑佔六成幾,青衣青鴻路就得三座。最細單位開放式184呎,真係擺張床就頂住廁所門。不過平都有平道理,最平單位折後賣154萬,呎價八千幾,同隔籬私樓比簡直係兩個世界。我同陳太講笑:「呢啲單位專治選擇困難症——根本冇得揀。」
未來發展先係戲肉。房委會放風話2026年會推鑽石山綜合發展區,嗰頭有屯馬綫同商場,肯定搶手到爆。但係我翻查規劃圖,發現有三百幾伙望正殯儀館。仲有古洞北同粉嶺北嘅綠置居陸續有來,不過新界北交通配套仲係得個講字。有個地產經紀老友同我吐苦水:「啲客問古洞去中環要幾耐?我答轉三次車個半鐘,對方即時收線。」
最吊詭係綠置居個定位。政府成日話幫公屋戶「向上流動」,但現實係買得綠置居嘅,多數係公屋戶入面經濟最脆弱嗰批。我識個裝修師傅抽中長沙灣麗翠苑,開心咗三個月就頭痕——管理費每呎$4.5,細單位都要八百幾蚊個月,仲未計差餉同維修基金。佢話而家晚晚開工到十點:「買樓唔係上岸,係游去更深嘅海。」
茶餐廳電視正播緊施政報告解說,話要加大綠置居供應量。陳太突然醒起:「我表姨甥女離婚帶住個仔,排緊公屋又想買綠置居,點算?」我歎氣搖頭,單親家庭根本難過資產審查。綠置居呢個如意算盤,打響嘅永遠唔係最需要嗰群人。
望出街,麗玥苑玻璃窗反光刺眼。有個阿伯推住手推車執紙皮,就喺簇新嘅綠置居地盤外圍行過。政策設計得再精密,始終有啲裂痕漏走真實嘅人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