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在教壇上打滾了十幾年的老師,我深深體會教學這條路的酸甜苦辣。每天面對滿滿的課表、堆積如山的作業,還有那些充滿活力的學生,時間總是不夠用。但這些年來,透過不斷嘗試和跌倒,我找到了一些能讓日子過得更輕鬆的方法。不是什麼高深理論,而是從生活裡磨出來的實用秘訣。
記得剛開始教書時,我總是把備課當成馬拉松賽跑,週末整個人埋進書堆裡,結果課堂上還是手忙腳亂。後來我學著轉換思維:備課不是要完美,而是要聰明。現在,我會在學期初就抓出核心主題,像拼圖一樣規劃好大框架。細節部分,留到課前一小時微調就好。這招省下的時間,足夠我喝杯咖啡喘口氣。
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珍貴,但學生分心是常有的事。我發現,與其單向灌輸知識,不如讓學生動起來。比如教歷史時,我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,把學生分成小組重現事件場景。他們爭論、合作,不知不覺就記住內容。我只需在旁邊引導,壓力小多了。
科技工具幫了大忙,但別讓它變成負擔。我用免費的線上測驗平台自動批改選擇題,省下熬夜改卷的煎熬。錄製五分鐘的教學短片上傳YouTube,學生課後能反覆看,課堂時間就留給互動問答。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,關鍵在於挑對時機用。
教學後的反思常被忽略,卻是提升效率的黃金時刻。每天下課,我花三分鐘在筆記本寫幾句話:今天哪個環節卡住了?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什麼?這習慣像照鏡子,幫我看清盲點。下回調整時,課堂流暢度自然提升。
效率提升不是追求速度,而是找回教學的樂趣。當老師輕鬆了,學生也能感受到那份從容。試著從小事開始,你會發現日子不再緊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