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雨嘅星期五下晝,我企喺鰂魚涌惠康門口,望住前面個師奶將十幾個膠樽逐個塞入回收機。部機「咔嗒咔嗒」吞樽嘅聲響,夾雜住佢同街坊嘅傾偈:「而家真係方便好多,行過就掉到,唔使儲到成屋樽先拎去綠在區區。」呢個場景,突然令我諗起五年前要特登搭車入屯門環保園嘅狼狽日子。
膠樽回收機呢幾年靜靜起**,唔再係得政府場先有。你行過港鐵站、超市門口、甚至屋苑樓下,都可能撞見一部。但最弔詭嘅係——佢哋成日「隱形」。明明商場轉角就有一部,街坊行過十幾年都未必留意到。上個月我專登做咗個小實驗,喺北角渣華道街市問咗廿個師奶,居然有十六個唔知附近三百米內有兩部回收機。
隱世回收點大起底:
港鐵站絕對係隱藏版冠軍。唔單止東涌線全線有,連紅磡站轉車通道、金鐘站南港島線月台,牆角位都靜雞雞裝咗部。我上星期喺九龍塘站發現部機塞滿樽,清潔阿姐一邊換袋一邊話:「後生仔放工順手掉,朝早七點前嚟最空。」
大型商場開始玩「順手回收」策略。太古城APITA出口、黃埔AEON後巷、甚至朗豪坊戲院層廁所旁邊,都俾我搵到回收機蹤影。有次喺Megabox IKEA餐廳食完嘢,發現回收機就喺自助收銀機隔離,真係食完順手掉嘅完美動線。
最驚喜係公屋邨!柴灣興華邨停車場入口、藍田啟田邨管理處側門,連深水埗李鄭屋邨垃圾房旁邊都裝咗。房署保安同我吹水:「初時阿婆嫌麻煩,而家落街買餸拎埋樽落嚟,話儲夠分換超市券好過儲樽賣。」
政府個「綠展隊」網站成日load到火滾,我轉用民間高手整嘅「膠樽雷達」網頁。佢犀利在會標註實時樽位存量,仲有街坊留言更新:「呢部今朝壞咗,下晝三點整好」、「天后站個部收細樽唔順,要用力㩒」。有晚十一點幾喺土瓜灣搵機,就係靠地圖顯示紅燈嘅「滿樽」提示,慳返白行時間。
經歷過十幾次「食樽」失敗,我總結出血淚攻略:樽身要乾過沙漠,殘留一滴檸茶都足以令部機罷工;條碼標籤千萬唔好撕爛,試過有個維修師傅同我講,冇條碼部機當你普通垃圾;最陰濕係午飯時間——返工族成袋外賣飲品樽衝過嚟,一時三刻就塞爆部機。想唔使排隊?記住朝早九點前或夜晚八點後。
有次見到個阿伯對住部回收機爆粗,原來佢掟咗個豉油樽落去。即刻教佢睇機身個三角形「1」字標記:「阿叔,呢部淨係收汽水樽同水樽㗎,豉油樽要拎去『綠在深水埗』呀。」呢個畫面令我好深感觸:科技幾先進都好,始終要有人情補位。
當回收機變成便利店咁就腳,改變就係咁自然發生。上個月行經西環堅尼地城海旁,見到後生仔女坐喺堤壩吹海風,腳邊居然冇遺留膠樽——個個飲完自動行去百米外嘅回收機。呢啲微小習慣,可能比起環保署拍幾百萬宣傳片更有效。
我開始養成個新習慣:手機地圖mark低各區回收機位置。尋日幫襯大圍新強記燒鵝,等外賣時行去隔離偉華中心,三分鐘就清走三個樽。環保,有時就係咁簡單嘅事。
葵涌廣場個部成日full,有冇人知邊個時段清機?
試過掟樽入去冇反應,原來要將條碼對正個scanner先得,側少少都讀唔到
屋企樓下回收機長期壞,打電話去熱線三日都未整,最後發現管理處自己掟咗個「暫停服務」牌出嚟就算
有次見到個師奶掉完樽,用張積分換咗罐汽水,即場飲完再掉返入機,係咁樣loop左三次,笑死
其實可樂公司嗰啲逆向販賣機都好方便,不過只收自己品牌樽,回收機彈性大好多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