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收到這盒RG自由鋼彈時,開箱瞬間的震撼還記憶猶新。層層疊疊的板件,閃著金屬藍的預塗裝骨架,還有那標誌性的「翅翼砲」組件,沉甸甸的份量感,預告著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組裝旅程。我記得當時深呼吸了一口氣,心裡清楚,這台被譽為「最強調整者」的機體,要完美重現它的神韻,每一步都得帶著敬意與細膩去對待。
組裝從核心的骨架開始。RG系列引以為傲的「Advanced MS Joint」骨架,那些細如髮絲的預成型關節,脆弱卻精準無比。指尖捏著零件邊緣,輕輕從流道上剪下,我習慣用筆刀以近乎零角度貼著零件表面修整水口,尤其是外露的銀灰色骨架部分,任何一點凸起都會破壞機械的銳利感。組裝骨架時,那種「喀噠」一聲的精密咬合,是模型獨有的愉悅感。
裝甲覆蓋的過程,簡直是視覺的饗宴。白色裝甲並非單純的死白,帶點珍珠般的溫潤;藍色裝甲在光線下會透出深淺變化,特別是胸甲和肩甲,銳利的稜角切割出迷人的光影。最耗費心神的,是處理那些大面積的藍色零件水口。用1200號砂紙沾水,順著曲面紋理輕輕打磨,接著是2000號、甚至3000號砂紙拋光,最後擠點模型專用打磨膏,用眼鏡布細細擦拭,才能讓修整過的水口痕跡近乎隱形。這步驟急不得,需要近乎冥想般的專注。
重頭戲「全砲門展開系統」的「翅翼砲」,結構複雜得像個精密的儀器。組裝前,我把說明書攤在燈下反覆看了三遍。那些細小的連動關節、滑軌、固定卡榫,一個順序錯了就可能導致展開不順暢。記得當時在組裝背部連接機構時,發現一個旋轉關節有點緊澀,立刻停下來,用牙籤沾了極微量的凡士林潤滑接觸點,再反覆測試旋轉角度直到絲滑無比。這份耐心,在後來展開雙翼、砲管層層推出的瞬間,獲得了最大的回報。
水貼才是賦予靈魂的步驟。RG自由附贈的水貼量驚人,尤其翅膀內側密密麻麻的警示標誌和機體編號。用鑷子夾起一片比米粒還小的水貼,浸水,小心翼翼滑到定位,再用棉花棒輕輕滾壓,擠出水分和氣泡。這個過程需要穩定的手和屏住的呼吸。特別是翅膀上那些長條形的細線水貼,稍有不慎就會折斷或移位。貼完後,噴上一層薄薄的消光保護漆,統一光澤,也讓機體更有真實機甲的質感,同時牢牢固定住這些脆弱的水貼。
最後的站姿調整是門藝術。自由鋼彈的背包巨大沉重,重心靠後。我反覆調整腳踝關節的角度,讓腳掌完全貼地,膝蓋微彎,找到最穩定的平衡點。腰部稍微後仰,抬頭挺胸,雙臂自然下垂但手掌微張,彷彿隨時能拔槍射擊。那對巨大的翅膀微微張開一個角度,不展開時也充滿氣勢。擺在燈光下,金屬骨架透過裝甲縫隙若隱若現,砲口閃著寒光,靜止中蘊含著下一秒就要爆發的張力。
完成那一刻,指尖還殘留著細微打磨的觸感,鼻腔裡有模型漆和膠水的淡淡氣味。看著它靜立於工作台上,不只是完成了一盒模型,更像是親手參與了一場無聲的宇宙傳說。每一個細微的修整、每一處精準的貼合,都在重現那劃破星海的自由之翼。這過程磨人,卻也純粹得讓人著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