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冬天,台北寒流來襲,我縮在沙發上發抖,突然想起小時候在基隆漁港邊吃過的那碗艇仔粥。熱氣騰騰的粥湯,配上滑嫩魚肉和香脆花生,一口下肚,整個身子都暖了起來。那種滋味,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像是一場味蕾的療癒之旅。現在自己下廚做,才發現家常版也能重現那份鮮香滑嫩,營養又暖胃,簡單到連新手都能上手。
艇仔粥源自廣東水鄉,漁民在船上用小鍋熬煮,食材隨手可得,新鮮魚獲加上米粥,就成了平民美食。它不像一般粥品那麼單調,多了層次感,魚肉鮮甜不腥,花生增添脆度,米粒熬到化開,入口即化。營養上更是滿分,魚肉富含蛋白質和Omega-3,米粥易消化,冬天喝一碗,腸胃舒服得像被溫柔包覆。
做這道粥,關鍵在選材和火候。我偏好用新鮮的虱目魚或鯛魚,肉質細緻不柴,市場買回後先洗淨切塊,用少許米酒和薑片醃個十分鐘去腥。米的部分,長糯米混合蓬萊米,比例一比一,泡水半小時讓它吸飽水分,煮起來更滑順。配料少不了花生,我會用乾鍋小火炒香,再加點蔥花和香菜提味,這些小細節讓整鍋粥香氣四溢。
熬粥的過程像一場慢活儀式。鍋裡放足量清水,大火煮滾後下米,轉中小火慢慢攪拌,避免黏鍋。大約二十分鐘,米粒開始糊化時,加入醃好的魚塊,輕輕拌開,別煮太久,魚肉才不會老掉。最後撒上炒花生和蔥花,關火燜五分鐘,讓所有味道融合。試過幾次,我發現用砂鍋保溫效果最好,粥湯更濃郁,喝起來暖呼呼的,連湯匙舀起都帶點黏稠感。
小秘訣是火候控制,千萬別急著大火快煮,粥會變稀失去滑嫩口感。我有次貪快,結果魚肉縮水,整鍋粥像清湯,教訓深刻啊!另外,加點白胡椒粉提鮮,或淋點麻油增香,都是個人化調整。營養方面,魚肉和花生補足蛋白質和纖維,米粥暖胃易吸收,尤其冷天喝一碗,疲憊感全消。
現在每當寒流來,我就煮一鍋艇仔粥,家人圍桌分享,湯匙碰撞聲中,滿室都是幸福香氣。它不只是一道菜,更連結了回憶與當下。試著做看看吧,廚房裡的小冒險,總能帶來意外驚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