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,我剛從荃灣的工業區開完會,肚子餓得咕嚕叫,突然想起朋友說過這裡藏著幾家拉麵神店。身為一個拉麵控,我跑遍東京、大阪,甚至紐約的角落,但荃灣的隱藏版小店總讓我驚喜連連。不是那些連鎖大牌,而是藏在老巷弄裡的家庭式作坊,老闆可能曾是日本師傅的徒弟,熬湯頭時那股專注勁兒,像在守護什麼秘密寶藏。
走進「小巷豚骨」,店面小到只能容納十來人,牆上貼滿泛黃的日文海報。我點了招牌醬油拉麵,湯底是用本地豬骨慢燉十小時,再混入九州醬油,喝一口就知功夫深——濃郁卻不膩,帶點微甜回甘。麵條是手打的粗麵,咬勁十足,配上軟嫩的叉燒,肉香滲進湯裡,每一口都像在解開味蕾謎題。老闆是個沉默大叔,偶爾探頭問「合口味嗎?」那種親切感,比米其林星星更打動人。
另一家「海風亭」更隱密,躲在荃灣碼頭旁的舊倉庫區。這裡主打海鮮湯頭,用新鮮魚骨和貝類熬煮,湯色清澈如琥珀,入口卻是爆炸性的鮮甜。我愛他們的鹽味拉麵,加了本地產的紫菜和半熟蛋,簡單卻層次豐富。記得有次雨天光顧,窗邊看著維多利亞港的霧氣,熱湯下肚暖到心坎,突然懂為什麼有人說拉麵是療癒系美食。
這些小店不只賣麵,更承載著故事。像「匠魂」的老闆娘,原是東京拉麵店學徒,嫁來香港後在荃灣開業,堅持用有機蔬菜和無添加調味。她的味噌拉麵,湯頭發酵得恰到好處,帶點微酸辛香,配上厚切叉燒,吃得出對食材的執念。每次去,她總嘮叨著湯頭溫度要控在85度,麵條煮58秒——細節裡藏著職人魂。
在荃灣吃拉麵,像一場城市尋寶。避開遊客區的喧囂,鑽進這些不起眼的角落,一碗麵就能嚐到跨越文化的溫柔。或許,美食的真諦不在華麗裝潢,而是那口湯裡的人情味。你試過哪家?下次來,記得帶顆冒險的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