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那年夏天,我在里斯本的小巷裡,第一次咬下熱騰騰的葡撻時,那種酥脆外皮和滑嫩內餡的驚艷感,至今難忘。回台灣後,我試了無數次,才摸索出在家也能做出餐廳水準的秘訣。這不是什麼高深魔法,只要跟著步驟走,廚房小白也能變大師。關鍵在於那份耐心,讓食材慢慢融合,就像生活一樣,急不得。
材料清單很簡單,但每樣都不能馬虎。我偏好用中筋麵粉做酥皮,因為它筋度適中,烤出來不會太硬。記得選新鮮的全蛋和蛋黃,比例約三顆全蛋加兩顆蛋黃,這樣內餡才夠濃郁。牛奶要用全脂的,別貪便宜換低脂,否則口感會水水的。糖的話,白砂糖或細砂都行,但別超過一百克,太甜會蓋掉蛋香。最後,奶油選無鹽的,融化後拌入麵團,香氣才純粹。這些東西超市都買得到,花不到兩百塊,就能做出一打。
做酥皮時,先把麵粉過篩進大碗,加點鹽提味。奶油切小塊,室溫放軟後用手搓進麵粉裡,動作要輕快,別揉太久,不然麵團會出筋變韌。慢慢倒入冰水,邊加邊拌,直到成團不黏手。用保鮮膜包好冷藏半小時,讓它休息一下。這段時間別閒著,正好準備內餡。
內餡的秘訣在溫度控制。牛奶和糖小火加熱到微溫,別煮沸,否則蛋會結塊。離火後,打散的蛋液緩緩倒入,邊倒邊攪,動作溫柔點,像在調一杯好咖啡。過篩兩次是必須的,濾掉氣泡和雜質,烤出來才光滑如鏡。加點香草精或檸檬皮屑,香氣層次更豐富,這是我的私房小撇步。
麵團取出擀平,厚度約三毫米,用杯口壓出圓形,鋪進模具裡,輕輕按壓貼合邊緣。倒入內餡到八分滿,別貪心裝太滿,烤時會溢出來。烤箱預熱兩百度,放中層烤十五分鐘,看到邊緣金黃就調低到一百八十度,再烤十分鐘。過程中別開門偷看,溫度驟降會讓撻皮塌陷。出爐時那股焦糖香撲鼻而來,簡直是天堂的呼喚。
剛烤好的葡撻燙口,放涼五分鐘再吃,酥皮才脆。配杯黑咖啡,午後時光瞬間昇華。失敗了也別氣餒,我頭幾次烤出過黑洞或水餃狀的怪東西,但調整火候後就完美了。美食的本質是分享,試試看,你的廚房故事才剛開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