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虐待兒童,辨識跡象與立即保護行動指南 ...

虐待兒童,辨識跡象與立即保護行動指南

2025-7-31 17:49:04 评论(1)

那天在超商角落,看見一個約莫五歲的孩子縮在貨架旁,手臂內側有幾道不自然的瘀青。店員低聲告訴我,這孩子常來偷即期麵包,被抓到時總是全身僵硬、眼神死寂。我蹲下來問他痛不痛,他卻像受驚的野貓猛然彈開,後腰撞上貨架時,喉嚨裡擠出半聲壓抑的嗚咽。這種哽在喉頭的痛,比放聲大哭更令人窒息。


虐待兒童不是遙遠的社會新聞標題。它藏在孩子突然畏光的眼神裡,躲在盛夏仍穿長袖的彆扭中,甚至偽裝成「虎媽狼爸式教育」的糖衣。台灣衛福部統計,去年平均每天有34起兒虐通報,但更多傷痕被「家務事」的鐵幕緊鎖。那些夜裡反覆驚醒的孩子,需要的不是同情,而是有人讀懂他們無聲的求救訊號。


身體傷痕最顯眼卻也最好掩蓋。除了新舊交疊的瘀傷、菸疤或繩痕,更要留意「矛盾傷」:三歲孩子說自己從樓梯摔下,但傷口卻呈平行條狀;幼童後背出現成年人掌形的灼痕。我曾遇過個案,家長總給孩子穿高領衫,直到社工發現頸部環狀勒痕——那是用狗項圈懲罰的「創意管教」。


行為的驟變比傷口更刺眼。七歲女孩突然在課堂尿褲子,老師責備時她竟微笑著用指甲撕扯手臂;總考第一名的男孩連續曠課,被發現深夜在公園翻餿水桶。這些不是叛逆,是創傷後的解離反應。當孩子開始恐懼擁抱、過度討好成人,或對同齡人施暴時,暴力循環的齒輪早已咬進他們骨血裡。


最隱蔽的是情緒虐待的腐蝕。鄰居總誇張家媽媽教子有方,四歲娃能背《弟子規》。直到我看見那孩子在沙坑堆城堡,媽媽突然踩碎沙塔冷笑:「垃圾就該待在垃圾桶。」孩子瞬間慘白的臉,和成年後需終身服藥的憂鬱症診斷書,在我抽屜裡沉甸甸壓了十年。


若懷疑孩子受虐,莽撞質問家長可能釀成更大災難。可試著用「情境包裹法」靠近孩子:「看你膝蓋瘀青,是不是玩滑板車摔跤了?阿姨上次也摔得好痛喔。」當孩子卸下心防,再輕聲補上:「如果有人讓你更痛,可以偷偷告訴我,我們一起想辦法。」記住,你的角色不是偵探或法官,是鋪設逃生通道的工兵。


立即行動比完美策略重要。台灣113保護專線全年無休,通報時請具體描述:「小女童左耳後三處圓形燙傷,直徑約1公分,家長說是碰倒熱水壺,但傷痕排列工整」遠比「小孩好像被家暴」有效。若目睹當下施暴,請立即錄影蒐證並高喊:「我已經報警了!」多數施虐者會因外界介入暫停暴行。


別低估自己雙手的力量。去年高雄便利店店長發現常來買即食飯的男孩手臂有刀痕,藉口送他瑕疵品泡麵,在包裝袋內側寫下113號碼。兩週後,被父親用美工刀劃臉的孩子逃到超商,店長用身體擋住追來的家長直到警察抵達。那袋泡麵現在鑲在保護機構的牆上,像枚褪色的勳章。


當我們牽起孩子顫抖的手,牽住的可能是三十年後某個溫柔的父親,某個不再舉起拳頭的母親。每個童年都該有免於恐懼的自由,而這自由,始於你今日勇敢注視那道瘀痕的瞬間。



  • 文中提到情緒虐待的例子太真實了,我小時候常被說「養你還不如養狗」,現在三十歲了聽到狗叫聲還是會心悸
  • 通報後會不會反而害孩子更慘?上次通報鄰居打小孩,結果社工來訪後那孩子三天沒出門
  • 想請問如果施虐者是親戚,過年還是會見面,該怎麼保護孩子又不破壞家族和諧?
  • 在幼兒園工作十年,補充個徵兆:受虐童玩娃娃家時,常反覆把玩偶關進冰箱或馬桶
  • 文末便利商店的例子看哭了,原來我們日常的善意真的是孩子的救命繩
    2025-7-31 18:23:14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    楼主
    咕噜蘑菇

    关注0

    粉丝0

    帖子726

    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