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拜二趕去中環見客,的士卡在紅隧入口前動彈不得,錶跳得比心臟還快。後座兩位西裝友操著流利英文抱怨:\這句話突然刺中我——就在上個月,全港最貴的「過海捷徑」西隧,收費架構又悄悄變了天。
政府去年砸下天價回收西隧專營權,本以為三隧分流能紓緩紅隧車龍。誰知今年六月調整後,私家車西隧平日清晨仍要$60,傍晚尖峰飆到$75,比紅隧$30貴出一倍多。更微妙的是,新方案把的士劃出商用車類別,過西隧全天劃一$50,司機阿陳在油麻地茶水檔跟我算帳:「以前紅隧東隧來回$50有找,現在專挑西隧走,一天多燒兩百蚊油錢!」
但真正被掐住咽喉的是跨境物流。認識的貨運老行尊炳叔,車隊每架四十呎貨櫃車過西隧,收費從$115暴漲到$190。他拍著碼頭倉庫的貨櫃苦笑:「你估我想行紅隧?朝早八點入沙田,塞到十一點先到葵涌,冷凍海鮮都變室溫湯!」
民間智慧卻在夾縫中滋長。上週暴雨夜搭Uber過海,司機突然在佐敦道切出車龍:「睇住GPS,西隧車流突然跌到每小時一千架以下,收費自動降回$60,快過等紅隧!」原來運輸署官網藏著即時車流數據,當西隧車流低於某個門檻,收費會動態下調。這套「擠塞收費」機制像股市波動圖,清晨五點或冷門時段,隨時有驚喜價。
更隱秘的省錢路線在渡輪上。那天在尖沙咀碼頭遇見踩單車的芬姨,她指著對岸會展中心:「天星小輪載單車$22,過海轉電車,比任何隧道都平。」當貨車卡在隧道口排廢氣,她的生果車已在中環街市開檔。而紅隧巴士專線依然王道,九巴過海隧巴$12.8坐到底,冷氣位睇手機劇集,隧道費?早攤分在八達通每日優惠裡了。
深夜收工特地繞到西環海旁,西隧口閃著冷藍光暈的收費亭,像某種未來裝置吞噬著硬幣。幾架電單車呼嘯鑽過車陣,騎士後座綁著急件公文箱——他們最懂這條貴隧的價值:省下半小時,可能救回一單百萬生意。而隔海相望的紅隧,凌晨仍吐著長長車尾燈,像條疲倦的發光蜈蚣。收費牌數字跳動之間,原來藏著整座城市的生存算式。
的士司機真係慘,劃一收費$50仲貴過私家車尖峰時段,政府係咪當的士係豪華車?
即時車流數據邊度睇?求教學點捉西隧減價位,今朝趕去機場貴到肉痛
中環返工狗表示:西隧晨早$60照衝,紅隧塞半個鐘精神折磨更貴
點解無講電單車收費?我成日西隧送文件,$34比想像中抵玩
琴日見貨櫃車隊行東隧大老山,寧願兜路都唔行西隧,190蚊真係癲價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