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晨跑遇到山友阿凱,見他耳朵掛著奇怪耳機卻能跟我自在聊天,一問才知道是骨傳導。這東西幾年前試過音質像收音機,沒想到現在進步這麼多,當場借來聽差點回不去——原來運動耳機的終極解法,是讓音樂和環境聲並存啊。
去年馬拉松季摔壞第三副真無線耳機後,我徹底放棄了入耳式。汗水浸蝕充電孔、耳塞滑脫撿耳機的狼狽,愛運動的人都懂。骨傳導技術其實老早就用在軍用通訊,原理是靠震動顴骨傳聲波到內耳,雙耳完全開放。現在技術成熟到連貝多芬都能聽出層次,關鍵是跑步能聽車聲、騎車聽見後方單車鈴,夜跑安全感直接翻倍。
試過七款市售機型後,這幾款值得掏錢包:Shokz OpenSwim游泳專用款,矽膠全封閉到能泡海水,泳池裡聽電子節拍划水像自帶BGM;AfterShokz Aeropex超輕量33克,馬拉松配速時幾乎忘記存在,IP67防水等級暴雨照用。通勤族看Trekz Air續航六小時,地鐵報站聲清晰不漏;講究音質選南卡Runner Pro 4,獨家OT降漏音3.0技術,等紅燈時放〈皇后大道東〉也不怕旁人側目。
真正讓我驚豔的是應用場景延伸。上周帶OpenSwim浮潛,水流聲混著鯨豚叫聲的沉浸感,傳統耳機給不了;騎YouBike上陽明山用Aeropex,風聲鳥鳴不阻擋,下坡卡車引擎聲照樣清晰入耳——這才是運動耳機該有的樣子。不過重度低音控可能要調適,畢竟骨傳導的鼓點是撞在臉頰上,不是鑽進耳膜裡。
當耳機不再塞住世界,運動突然多了詩意。前天黃昏跑河濱,耳機放著〈追追追〉,同時聽見腳踩落葉的碎裂聲、堤防下情侶的笑語、遠方渡輪鳴笛,這種奇妙的聲景疊加,像突然解鎖感知超能力。或許骨傳導最迷人的不是技術,是讓我們在節奏中重新學會傾聽世界。
請問戴眼鏡再掛骨傳導耳機會不會很卡?我這種四眼田雞最怕夾頭
開放式設計在吵雜的健身房裡聽教練口令清楚嗎?上次用藍牙耳機被罵沒反應
看到有人說震動太強會臉麻是真的嗎?我顴骨超敏感
游泳款真的不會進水?上個月AirPods Pro泡海水維修費快能買新的了
求問哪款最適合戴安全帽?通勤騎重機需要聽導航但也要顧路況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