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第一次踏進水族館,那股撲鼻的濕潤氣息,還有魚缸裡閃爍的七彩光影,瞬間就讓我著迷了。那時隨手挑了條常見的金魚回家,結果沒幾天就翻肚了,才發現養魚不是買個缸子那麼簡單。後來慢慢摸索,才懂挑選獨特觀賞魚的門道,不光是為了好看,更是對生命的尊重。
挑魚前,得先問自己:魚缸多大?養魚不是塞滿就好,空間太小,魚會壓抑生病。我的經驗是,小型魚像孔雀魚,至少需要十公升水體;中型如神仙魚,得二十公升起跳。獨特魚種往往更敏感,像非洲慈鯛,牠們在寬敞環境才展露鮮豔花紋,不然就灰撲撲的。別急著下手,量好缸子尺寸,再來想魚。
魚種特性太關鍵了。你以為顏色鮮豔就獨特?那得看牠的習性。比方說,鬥魚美得像藝術品,但牠們天生好鬥,單獨養才安全;混養的話,得挑溫和夥伴,像霓虹燈魚這種小傢伙。我曾經混養過,結果鬥魚追著其他魚跑,整缸亂成一團。後來學乖了,先查資料,看魚的食性、活動範圍,甚至水溫需求。熱帶魚如七彩神仙,得維持28度左右,冷水魚如金魚卻怕熱,混養就是災難。
健康檢查不能馬虎。獨特魚常是稀有品種,價格高,但買到病魚就虧大了。在店裡觀察魚的動態:游得穩嗎?鰭有沒有破損?眼睛是否清澈?我碰過一次教訓,貪便宜買了條外表華麗的龍魚,回家才發現鰓部發紅,結果傳染整缸。現在我都帶手電筒照魚缸,看魚鰭是否完整,呼吸是否平穩。還有,問店家餵食紀錄,魚吃得好,活力才足。
尋找獨特魚,別只盯大賣場。小型水族館或玩家交流會,才是寶藏地。像上次在台北魚街,找到條變異的蘭壽金魚,頭瘤豐滿像朵花,價格合理,還學到飼養秘訣。網路論壇也幫大忙,有人分享稀有進口魚,像亞馬遜的燈科魚,色彩變幻莫測。但要小心詐騙,我建議當面交易,看魚再付錢。
養魚是長期承諾,不是裝飾品。獨特魚更需要細心照顧,定期換水、監測水質,酸鹼值偏一點,魚就出問題。我的秘訣是,每周換三分之一水,用測試劑檢查氨氮值。餵食也講究,多樣化飼料輪流給,像血蟲或藻片,魚才會健康發色。別怕麻煩,看著牠們悠遊缸中,那份寧靜感,比什麼都值得。
挑魚像交朋友,得用心了解牠的一切。慢慢來,別貪多,從一條開始培養感情。你會發現,每條魚都有個性,那份獨特,讓生活多了驚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