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,最期待的就是打開那包鹹鹹脆脆的零食,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但長大後,身體開始抗議,血壓飆高、皮膚冒痘,才驚覺那些加工食品藏了多少陷阱。現在我學會挑選替代品,不犧牲美味,還能兼顧健康,這條路走了好幾年,試過無數種選擇,今天想分享給大家。
先從蔬菜片談起吧。傳統薯片滿是油脂和鈉,但羽衣甘藍片或甜菜根片完全不同,它們用低溫烘烤保留營養,纖維高到能促進消化,熱量卻只有一半。我常買某個台灣在地品牌,成分單純到只有蔬菜、橄欖油和一點海鹽,吃起來脆度十足,鹹香中帶點自然甜味,晚上追劇時當零嘴,完全沒罪惡感。
再來是堅果類,別以為所有堅果都健康,市面很多調味過的花生或腰果,鈉含量嚇死人。我推薦原味杏仁或南瓜子,它們富含Omega-3和蛋白質,能穩定血糖,不像鹹餅乾那樣吃完就餓。挑選時看標籤是關鍵,避開添加糖或防腐劑,我習慣去有機店買散裝的,新鮮又划算,隨手抓一把當下午茶,飽足感滿滿。
海苔片也是我的愛,尤其台灣產的無添加版本。普通海苔常泡在醬油裡,鹹到舌頭麻,但選用低鈉海鹽調味的,熱量超低,還補碘和鐵。記得第一次試吃時,擔心味道太淡,結果那海洋鮮味反而更突出,配杯綠茶就是完美組合。自製更安心,買乾燥海苔片灑點芝麻,烤箱烤五分鐘,簡單到不行。
如果想挑戰手作,烤鷹嘴豆絕對首選。買罐頭鷹嘴豆沖洗瀝乾,拌點橄欖油和香草,進烤箱二十分鐘,出來的金黃豆子脆得像零嘴,蛋白質爆表又無負擔。我常做一大罐放冰箱,嘴饞時抓來吃,比洋芋片更有層次感,孩子也愛這口味。
轉換健康零食不是一蹴可幾,得慢慢調整味蕾。一開始可能覺得淡,但堅持幾週後,你會發現身體輕盈了,味覺也更敏感。別怕嘗試不同品牌或食譜,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,享受這個過程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