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温哥华Costco的冷藏区前,我盯着手里那台原价499加元的咖啡机直摇头。隔壁货架的大妈突然凑过来嘀咕:\半信半疑去服务台问了一句,结果收银员笑着刷了100加元退款到我卡上。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,在加拿大玩转Costco价格匹配,简直是场隐蔽的寻宝游戏。
很多人以为Costco像沃尔玛那样明晃晃挂着\记住Costco只认实体店库存,那些写着\仅限网购\的促销页面根本是废纸。
最容易被薅羊毛的其实是季节性商品。去年黑五前两周,我盯着那款原价1299加元的索尼电视。等到The Brick提前开跑黑五促销时,Costco还没换价签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服务台,工作人员竟当场用店内电脑查证后退了差价。后来熟识的部门经理透露秘密:家电类价格保护期其实有30天,只是90%顾客不知道主动申请。
当然也有翻车时刻。去年拿着Shoppers Drug Mart的牙膏促销单去匹配,却被拒绝得干脆——原来Costco根本不把药房视为\主要竞争对手\。血泪教训总结出三大禁区:处方药、汽油、会员专享价永远不匹配;限购两件的特惠品需要对方店内有现货;最坑的是他们拒绝匹配自己官网价格,有次网购咖啡胶囊比仓库便宜10刀,客服直接建议我\取消订单重新网上下单\。
现在我的购物车底层永远压着三样法宝:带日期戳的本地传单、实时库存查询APP、还有手机里存着的各店经理分机号。上周刚用伦敦药房的特价帮女儿拿下乐高套装,省下的67加元转头就换了烤鸡和蓝莓玛芬。当你举着证据站在服务台前,看着收银机吐出负数的收据,那种快感胜过拆十箱盲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