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尝大鸭梨的烤鸭纯属偶然。那年多伦多的冬天冷得刺骨,我和几个冻得发抖的朋友钻进Markham分店取暖,没想到一口鸭皮蘸白糖下去,冰天雪地里的烦躁瞬间被油润焦香击碎——后来才知道,这家的果木窑炉要烧足四十五分钟,鸭胚还得在恒温房晾够三十六小时,难怪那片脆皮能在舌尖炸出带着烟熏味的油脂烟花。
常客都懂坐二楼靠窗的位置。透过玻璃能看见师傅推着餐车现场片鸭,刀尖划过琥珀色鸭皮时发出的\咔嚓\声,比任何开餐铃都诱人。主厨老张有句口头禅:\鸭胸那八片柳叶刀是留给识货人的\,确实,带着匀称肥边的鸭胸皮最考验火候,必须趁热卷进荷叶饼,配着山东空运的章丘大葱,甜面酱里还藏着用黄酒熬过的芝麻香。
其实菜单里藏着不少惊喜。试过用鸭架熬的酸萝卜老鸭汤吗?汤色奶白得像融了雪,滚烫地滑进喉咙时,方才烤鸭的丰腴立刻被酸爽解腻。还有道不起眼的椒盐鸭架,啃骨头时总想起小时候偷吃油炸零食的窃喜。有次看见邻桌白发老夫妇点这道,老先生把最后块鸭架推给老伴时,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在跳舞。
最打动我的倒不是食物本身。去年带北京来的长辈吃饭,经理听见乡音,转身从后厨端出碗炸酱面:\您试试这个,六必居黄酱自己炸的。\后来才知道,这位东北汉子在烤鸭店干了二十年,手机里存着三百多个老客的忌口清单。有回我感冒时去喝汤,他居然记得加双倍白胡椒——这种藏在细节里的熨帖,比米其林星星更珍贵。
当然得说说性价比。半只鸭配全套饼料才三十八加币,够两人吃得满足。建议避开周末晚高峰,平日午市常有特惠套餐,学生党出示ID还能送份驴打滚。上个月发现他们新推了\鸭肉三吃\:薄切鸭胸刺身配柚子酱,鸭腿肉做成老北京炙子烤肉,连鸭油都熬成葱油拌面,把中式食材玩出法餐的精致感。
每次开车经过Steeles Ave那栋红墙金瓦的建筑,总忍不住盘算下次来的理由。或许是为看片鸭师傅手起刀落的利落,或许是为喝那碗暖到胃里的鸭架汤,又或许只是贪恋北方馆子里才有的那股子烟火人情——当荷叶饼裹着鸭肉在掌心微温时,恍惚觉得自己正站在故宫红墙下咬一口故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