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万锦市的街头,你会被那股熟悉的客家气息吸引。不是那种旅游手册上的刻板印象,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——从老街的客家餐馆飘出的梅菜扣肉香气,到社区中心里老人们用客家话聊天的喧闹声。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,见证了客家文化如何在这座多元城市里扎根、生长。
万锦市有近十万华人居民,其中客家人占了不小比例。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广东梅州、福建永定等地,在19世纪末因淘金潮或铁路建设移民加拿大。想象一下,那些早期移民背着简单的行囊,在异国他乡重新建立家园。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语言和习俗,更是一种坚韧的精神。客家话在本地被称为\有一次,我帮他在社区厨房教课,教一群加拿大孩子包客家粽子。他们笨手笨脚地绑叶子,笑声中透出文化的碰撞与融合——这才是真正的多元社会。
但客家文化在万锦也面临挑战。年轻一代更倾向用英语,客家话渐渐流失。我在图书馆遇到过一位客家老奶奶,她费力地用英语教孙子读中文故事书。她说:\好在本地组织如\万锦客家联谊会\在推动双语教育,他们办工作坊、出版小册子,让文化在变迁中生存。
探索这些故事,让我明白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。它是流动的、有生命的。万锦的客家传奇,是移民们用汗水写下的史诗——在钢筋森林里,他们种下了故乡的种子,让它开出新的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