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晚上,我和几个老友约在Happy Fishman海鲜餐厅碰头。本来只是图个方便——它就在我家附近的码头边上,走路五分钟就到。可一进门,那股海风混合着烤鱼香的味道,瞬间把我拉回了童年时在希腊小岛度假的记忆。餐厅不大,但暖黄的灯光照着木制桌椅,墙上挂着些老渔网和泛黄的照片,感觉像闯进了某个渔夫家的私房厨房。
我们点了招牌的“渔夫盛宴”拼盘,上桌时还冒着热气。大块的烤鲈鱼皮脆肉嫩,淋上柠檬汁和香草酱;旁边堆着新鲜蒸的贻贝和蛤蜊,个个都张着嘴,露出雪白的肉。最绝的是那盘蒜蓉虾——老板亲自端来,笑着说这是今早刚从本地渔港进的货。我咬一口,汁水四溅,甜得不像话。这不只是吃海鲜,简直是在品尝大海的呼吸。
聊起老板的故事,他叫马可,祖辈三代都在这片海域打渔。他边擦桌子边告诉我们,餐厅用的鱼虾全是当天捕捞,从不冷冻。有次台风天,供货船晚点了,他直接关门歇业,宁可少赚也不卖隔夜货。这种坚持,让每道菜都带着鲜活的灵魂。我问他秘诀,他眨眨眼:“简单啊,尊重食材。鱼上岸三小时内处理,火候全靠手感。”难怪连那碗简单的海鲜汤,都喝得出阳光和海浪的味道。
服务也贴心得很。服务员艾米是个大学生兼职,但热情得像老朋友。看我们纠结菜单,她推荐了隐藏菜——辣椒蟹,说是东南亚风味,辣中带甜。上菜时还多送了一篮烤面包,蘸着酱汁吃光光。价格呢?人均30美元左右,比城里那些花哨的馆子实在多了。吃完结账,马可还塞给我们一包自制鱼干当伴手礼,说是谢我们支持小本生意。
这家店不只是填饱肚子,它编织了一种生活哲学。坐在窗边,看着码头渔船归航,夕阳染红海面,你会明白为什么当地人把它当食堂。食物、人情、风景——三者糅合,成了治愈都市病的良药。下次你来,别赶时间。点杯白葡萄酒,慢嚼慢聊,让咸咸的海风带走烦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