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开门那刻,昆布高汤温润的鲜香就裹住了人,像无声的欢迎。Haru Shabu Shabu 的灯光总是调得刚好,既看得清食材纹理,又给每张桌子罩上柔和的私密感。这不是那种喧闹的火锅店,空气里只有轻微的瓷碟碰撞声、汤底细密的咕嘟声,还有偶尔压低的赞叹。穿着素色和服的服务生脚步轻快,引你入座时,眼角带着了然的笑意——她知道你是冲着什么来的。
锅子很快端上,是日式涮涮锅标志性的浅浅铜锅,澄澈的汤底在锅底沉着几片深褐色的昆布,水汽氤氲上升,带出海洋深处最纯粹的甘美。这汤,是灵魂。只用顶级北海道昆布和京都的软水,低温长时间浸出,不加一粒味精,喝一口,是含蓄的、带着矿物感的清甜,绝非浓汤宝能炮制的虚假鲜味。它存在的意义,不是喧宾夺主,而是为后续的主角们铺设最干净的舞台。
菜单像一份食材的考证书。和牛部分尤其详尽,产地、等级、部位、油花分布图一清二楚。我偏爱宫崎牛的“上カルビ”(上等牛五花)。当那片有着艺术品般霜降纹理的牛肉被端上来时,几乎能透光。服务员轻声提醒:“请只用筷子尖夹着,在滚汤里来回涮三到五次,看到粉红色褪去就立刻提起。” 依言而行,肉片瞬间蜷曲变色,蘸一点店家特调、带点柑橘清香的ポン酢(柚子醋萝卜泥酱),入口的瞬间,丰腴的油脂如雪花般在舌尖温柔化开,留下浓郁的奶香和扎实的肉味,没有丝毫的油腻感。那种极致的新鲜和恰到好处的熟度,是冷冻肉品永远无法企及的境界。
海鲜的出场同样惊艳。活蹦乱跳的伊势龙虾被利落处理,晶莹剔透的虾肉还在轻微弹动。只需在汤里蜻蜓点水般一涮,蜷曲成雪白的球,口感脆嫩鲜甜到极致。北海道直送的帆立贝,个头惊人,厚实饱满,涮煮后依然保持柔嫩多汁的本味,一丝海潮的咸鲜是点睛之笔。还有每日限量、根据渔获决定的鱼生拼盘,譬如那天遇到的大分县产真鲷,薄切如纸,透出淡淡的樱花色,生食或轻涮皆可,那份弹牙和清甜,是海洋最直接的馈赠。
别小看那些配角蔬菜。京都水菜翠绿欲滴,带着山泉滋养的脆爽;九条葱纤细碧绿,辛辣中藏着回甘;长野产的新鲜舞茸,菌盖饱满,涮煮后吸饱汤汁,释放出浓郁的山野气息。连不起眼的豆腐,都是当天现做的手工绢豆腐,豆香浓郁,口感如凝脂般细滑。这些时令鲜蔬,在昆布汤的轻抚下,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产地的阳光雨露之味,是肉与海鲜之后最清爽熨帖的过渡。
好的涮涮锅,节奏感很重要。服务员是隐形的指挥家,她会在你大快朵颐几轮肉品后,适时建议涮些蔬菜清口;在海鲜登场前,贴心地帮你撇去汤面浮沫,保持汤底的纯净;最后,当所有精华都融于一锅时,她会询问是否要上一碗“杂炊”——用这汇聚了天地精华的汤底,加入米饭和蛋花慢熬成粥。那碗金黄浓稠的杂炊,是整场味觉盛宴最温暖、最圆满的句号,每一口都是浓缩的精华,抚慰身心。
在 Haru Shabu Shabu,吃火锅更像一场与食材的对话。没有浓油赤酱的掩盖,没有过度烹饪的破坏。一切的核心,在于“鲜”和“时”。店家对食材的严苛挑选和近乎偏执的处理流程,让每一片肉、每一叶菜、每一滴汤,都诉说着产地和时令的故事。它教会人慢下来,用五感去欣赏食材最本真的状态,去体会那“一涮即提”间蕴藏的精准与克制之美。这不是一顿简单的饭,而是一次对新鲜与品质的沉浸式体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