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开那扇镶嵌着老式黄铜把手的木门,仿佛跌进了王家卫电影里的某个场景。暗调的钨丝灯泡在头顶晃悠,墙面上剥落的维多利亚时期壁纸与霓虹灯牌奇妙共生,空气里浮动着现磨咖啡豆的焦香和沙爹酱的辛香。这家藏在荷李活道转角的小馆子,像极了香港这座城市本身——把英式下午茶的银质茶漏、南洋风情的藤编椅和重庆大厦淘来的二手胶片机,统统烩成一锅活色生香的fusion浓汤。
穿着背带裤的侍应生端来镇店招牌\那些在镬气冲天的后厨熬煮整夜的牛筋,此刻正裹着阿尔卑斯山谷的奶香,在齿间演绎着跨越八千公里的缠绵。
最妙的还是那道\避风塘班尼迪蛋\。荷兰酱里调入虾酱的咸鲜,炸蒜酥代替传统英式松饼托住溏心蛋,刀尖划破蛋黄的瞬间,橙红色蛋液浸润着避风塘炒蟹风味的金黄脆粒。叉起半片用南乳腌过的慢煮猪腩肉,忽然理解墙上那句手写标语:\混搭不是胡闹,是给乡愁找新坐标。\
夜幕降临时,铁闸外的霓虹灯牌在落地窗上投下流动光影。喝着用冻柠茶杯盛的Espresso Martini,看开放式厨房里戴头巾的印度帮厨给葡国鸡撒香菜,穿旗袍的老板娘用算盘结算当日流水。那些在殖民时期海关大楼拆下的花砖,此刻托着淋满斑兰酱的漏奶华,糖粉像雪花般落在半个世纪前的印花上。
走出店门时衣襟还沾着咖喱香,转角遇见举着鱼蛋串的学生妹。回头望望暖黄灯光里晃动的身影,突然想起老板说过的话:\香港人嘛,石屎森林里种盆栽,总要学会把四方水土烩成自家烟火。\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