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东京羽田机场转机时遇到个有趣场景:隔壁座的白领女性掏出手机轻点几下,航班动态、酒店确认函、当地交通卡瞬间整合成时间轴,连行李转盘编号都提前弹了出来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她用着一款叫imonay的效率工具。回国后我半信半疑试用了三个月,现在它彻底取代了我七零八碎的生产力应用。
imonay最妙的是把\更意外的是它甚至照顾到我的拖延症——每当在社交媒体停留超20分钟,屏幕边缘会浮现半透明进度条:\您今日深度工作时间还差37分钟达标\。
真正让我依赖的是它的场景预判能力。上个月去柏林出差,刚连上机场WiFi就收到推送:\检测到您常去的画廊有特展,已预留今晚闭馆前私人导览时段\。更神奇的是回国后发现,工具自动把展品中提到的艺术家资料整理成了灵感库,正好用在新项目提案里。
现在imonay成了我的数字中枢,但它从不会用烦人的通知刷存在感。就像老派管家的做派:需要时永远在场,沉默时懂得隐身。有朋友笑称这是\赛博共生体\,我倒觉得像是给大脑装了瑞士军刀——不必再为找工具分神时,创造力才能真正流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