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铜锣湾的转角,那阵黄油和焦糖的香气总会让我放慢脚步。龍島的招牌低调地挂在门楣上,不像那些浮夸的网红店,它更像一个老朋友,静静守着半世纪的老手艺。二十年前,我第一次踏进这里,被橱窗里那排杏仁可颂迷住了——金黄酥脆的外皮,一口咬下去,内馅的香草奶油在舌尖化开,仿佛巴黎清晨的面包房搬到了香港街头。店主是个白发苍苍的师傅,总爱边揉面团边絮叨:“烘焙不是快餐,是时间的礼物。”他坚持用法国诺曼底的黄油和日本北海道的面粉,每一批面团发酵至少24小时,那种耐心,让普通的面包吃出了禅意。
说到必尝的甜点,我得提提他们的招牌焦糖布丁。不是超市里那种甜腻的版本,而是用马达加斯加香草豆荚慢炖出来的,表面一层薄脆的焦糖,勺子轻轻一敲,底下是丝滑如绸的蛋奶。配上一杯手冲埃塞俄比亚咖啡,苦甜交织的平衡感,能把人带回童年外婆的厨房。还有那款限量版的抹茶千层蛋糕,层层叠叠的饼皮薄如蝉翼,中间夹着宇治抹茶奶油,微苦回甘,吃一口就明白为什么日本人说“一期一会”——有些美味,错过就再难重逢。
龍島的魔力在于细节。他们连最基础的牛角包都藏着故事:面团折叠七次,模仿普罗旺斯山丘的层叠,烘烤时温度精确到195度,出炉时外酥里软,蜂窝状的气孔里渗出黄油香。有次我问师傅秘诀,他笑着指指墙上的老照片——那是他祖父在战后的香港街头推车卖面包的黑白照。“食材会说话,”他说,“用好东西,慢点做,人自然尝得出真心。”这种态度,让每一口都成了味觉的旅行,从欧洲的田园到亚洲的茶园,再回到本地的街角人情。
如果你第一次来,别只盯着甜点柜。试试他们的酸种面包,用野生酵母发酵三天,外皮硬朗得像老水手的掌心,内里却湿润蓬松,抹点海盐黄油,简单却直击灵魂。或者点份杏仁脆饼,咬下去咔嚓一声,杏仁片的焦香混着蜂蜜的暖意,配壶英式红茶,就是完美的下午。记住,别赶时间——龍島的美味是给懂得停留的人。坐在靠窗的木椅上,看师傅们专注地给马卡龙挤馅,你会发现,烘焙的真谛不在技术,而在那份把平凡食材变成惊喜的虔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