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Petro Canada vs Shell Comparing Fuel Prices, Rewards ...

Petro Canada vs Shell Comparing Fuel Prices, Rewards & Service Quality

2025-7-31 13:23:37 评论(0)

深冬的卡尔加里,零下二十度的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。我缩着脖子,把冻僵的手揣进羽绒服口袋,眼睛在马路对面两家灯火通明的加油站之间逡巡——左边是熟悉的红色枫叶盾牌 Petro Canada,右边是张扬的亮黄贝壳 Shell。油箱告急的指示灯亮起已经跑了十几公里,此刻的选择,似乎不仅仅是加满油箱那么简单。在加拿大开了二十多年车,从东海岸的哈利法克斯到西海岸的温哥华,这两大油站巨头就像路标一样伴随着每一次旅程。它们的油品、价格、会员福利,乃至洗手间的温度,都成了日常驾驶中绕不开的细节。


价格,永远是大多数司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。老实说,想找出一个永远碾压对方的赢家,几乎不可能。Petro Canada 和 Shell 的价格战就像草原上的野牛群,此起彼伏。在市中心通勤高峰,Shell 可能比 Petro Canada 每升贵出几分钱;但拐个弯到社区边缘,或者某个工作日的午后,局面又可能完全翻转。Shell 似乎更愿意在高速路出口、交通枢纽附近布点,这些位置的便利性往往伴随着一点点“溢价”。而 Petro Canada,得益于其遍布全国的网络,尤其是许多小镇唯一的“国家品牌”加油站,它在非核心区域的定价有时会显得更“接地气”。盯着手机上的油价 App 比价成了习惯,但更多时候,是看谁正好在你需要的时候,出现在你顺路的方向上,并且那个标价牌没那么刺眼。


真正让选择变得粘性的,是那些藏在 APP 和会员卡背后的奖励游戏。Petro Canada 的 “PC Optimum” 是个庞然大物。它把超市(Loblaws, Shoppers Drug Mart)和加油站捆绑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。在 Superstore 买一周的菜,积累的点数可能够你在 Petro Canada 免费加上半箱油。这种“日常消费养车”的模式,对家庭用户有着致命的吸引力。想想推着满满一购物车杂货出来,APP 里叮咚一声提示你又攒了几百分,转头就去隔壁加油站用掉,那种即时满足感很实在。但它的规则有时像迷宫,积分倍数、特定商品要求,需要花点心思去“经营”。


Shell 的 “Air Miles” 则像是打开了另一扇窗。黄贝壳给的积分直接流入 Air Miles 的池子,这个池子能兑换的东西天马行空:机票、酒店、租车、电子产品,甚至剧院门票。对于有旅行梦想,或者喜欢多样化奖励的人来说,Air Miles 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。不过,兑换门槛相对较高,想靠日常加油攒出一张机票?那需要惊人的耐心和里程。Shell 有时会搞些短期高倍积分活动,抓住了就是赚到。我曾在一次限时促销时加满一箱,感觉像是薅到了羊毛。但论及日常、稳定、与柴米油盐的强关联,PC Optimum 的渗透力更强。


抛开冰冷的数字和积分,走进加油站的那一刻,感受才真正鲜活起来。Petro Canada 的店面,总带着一种“国民老店”的熟悉感。柜台后的咖啡机永远飘着 Tim Hortons 的味道(毕竟是一家母公司),货架上的商品是熟悉的 Life Brand 或 No Name。工作人员大多是本地面孔,态度平和,有时甚至能聊两句天气。他们的洗手间,坦白说,清洁度波动较大,繁忙路段旁的站点可能状况堪忧,但社区内的往往维护得不错。免费的气泵和挡风玻璃清洁工具是标配,尤其在冬天大雪过后,能自己快速清理掉厚重的雪泥,这个小便利让人心生感激。


Shell 则努力营造一种更“国际化”的精致感。明亮的灯光,更现代化的店面设计,Venture 站点甚至有点小型便利店的感觉。Shell 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 “V-Power” 系列燃油,特别是那款标榜清洁引擎的 V-Power Nitro+。我的老皮卡加普通油和 V-Power 时,怠速的抖动确实有那么点不同,油门响应似乎也轻快一丝丝——当然,这感觉玄乎得可能只是心理作用,毕竟每升多花的那十几二十加分是实打实的。Shell 的洗车服务合作点通常更高效先进(比如 Touchless 无接触式洗车),对爱护车漆的人是个加分项。不过,免费的气泵?在 Shell 可不常见,常常需要额外付费,冬天想找个地方刮刮冻得硬邦邦的玻璃,有时得看运气。


选择 Petro Canada 还是 Shell?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。我的旧皮卡不挑食,哪家便宜顺路就喂哪家的普通 87号。长途奔袭时,如果途经的 Shell 有 V-Power,会考虑给引擎来点“补品”。每周去 Superstore 大采购后,Petro Canada 用 Optimum 点数抵扣油费是固定节目。而偶尔看到 Air Miles 有诱人活动,油箱又恰好空了,拐进 Shell 也毫不犹豫。它们像两条时而并行、时而交错的轨道,共同支撑着车轮上的生活。便利、实惠、一点点额外的舒适或奖励,构成了日常驾驶的底色。说到底,在加拿大的漫漫公路上,无论盾牌还是贝壳,能让你安心抵达下一个目的地的,就是那一刻的好选择。


  • 完全同意价格像过山车!我家门口这条街,周一Petro便宜,周三Shell打折,周末又变了。现在都养成习惯,出门前先刷一下GasBuddy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
  • PC Optimum真是家庭主妇/夫福音!奶粉尿布在Shoppers买积分超快,换免费油太香了。不过Shell的Air Miles攒够换的BC省滑雪票确实爽,就是得忍得住不提前兑小东西。
  • 没人吐槽Shell的付费打气吗?冬天胎压报警,开进去发现气泵要刷卡,心都在滴血Petro至少这点厚道。不过Shell洗车是真干净,水流压力超大,泥点子瞬间冲没。
  • V-Power到底是不是智商税?我的老思域加普通87和V-Power,油耗真没看出区别。但开朋友的新宝马,他说加V-Power引擎声都不一样,玄学?
  • 作者漏了提环保!Petro Canada在推可再生柴油(虽然站点还少),Shell也在搞碳补偿项目。下次写写这个维度?油价涨成这样,加点良心钱也认了。
  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    楼主
    星圖繪客

    关注0

    粉丝0

    帖子753

    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