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推开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Brimley那扇自动门时,我正推着辆吱呀作响的购物车,盘算着怎么用五百块养活四口人两周。冷气混着烘焙区的黄油香扑过来,货架上红黄相间的价签像赛马旗似的晃眼。那年多伦多的冬天特别难熬,暖气费账单压在钱包里,但冷冻柜里整只烤鸡特价$6.99的标牌突然让我松了口气——这地方后来成了我的战时厨房指挥部。
周三清晨七点的生鲜区藏着真正的宝藏。戴蓝色围裙的小哥正把\Reduced for Quick Sale\的黄标贴在牛排包装上,原价$18的安格斯肋眼现在$7.99,保质期到明天中午。这种机会稍纵即逝,我亲眼见过穿瑜伽裤的主妇们眼疾手快清空整个推车。秘诀是避开周末人潮,冷藏柜补货时的折扣肉品还带着冰碴,回家分装冷冻能吃半个月。
收银台扫码枪嘀嘀作响那几秒里,我手机上的PC Optimum应用正疯狂跳积分通知。上周囤的卫生纸和洗衣液带来8000分返点,相当于白拿了两桶牛奶。更绝的是用他们的价格匹配政策——把No Frills传单上$1.97/公斤的香蕉截图亮出来,Superstore收银员点头的瞬间,价签就从$2.49跳了下去。有回靠这招省出张《阿凡达》电影票钱,儿子举着爆米花说我是魔法师。
熟食柜台后飘来的现烤苹果派香气是甜蜜陷阱,但转角清货区的铁架才是智者之选。上周在那儿淘到$1.5的有机枫糖浆,玻璃瓶身有道细微划痕;昨天抱走半价法压壶时,收银姑娘眨眨眼:\展示品最后一件啦\。这些带着小瑕疵的宝贝需要猎人般的耐心,我总在电动扶梯旁第二排货架蹲守,穿灰西装的经理常在早十点推着\Last Chance\推车出现。
结账时把购物车分成三叠是必修课:积分翻倍商品堆左边,Price Matched战利品放中间,清仓区收获搁右侧。有次身后老太太看我操作惊叹:\亲爱的,你这套系统该开大师课!\其实哪有什么玄机,不过是把每周四更新的电子传单研究得像作战地图,再用Flipp比价APP当雷达扫描罢了。
推车经过花房时总要停一停。$12.99的混合花束在情人节涨到$39.99,但周二下午常出现轻微蔫头的$5特价花。去年结婚纪念日,我把三束特价玫瑰拆开重组,插满整个陶罐,妻子对着窗边晨光里的花瓣拍了二十张照片。省下的钱转身投进海鲜柜,用$9.99/磅的特价龙虾煮了锅浓汤,餐桌上冒的热气比鲜花更让她眼眶发红。
当购物车轮子碾过停车场减速带发出哐当声响,我总在算另一笔账:这车$247的东西,原价该是$368。省下的钱正好给女儿报游泳课,或者换成加油站的点数。推车金属框在冬日空气里冰着手,但心里烧着团火——在这座移民城市,精打细算从来不是吝啬,而是给家人多织出寸缕暖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