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傍晚,我正开车沿着Woodbine大道闲逛,万锦的夏风带着点湿润的凉意,吹进车窗。突然,一个低调的招牌映入眼帘:Skyview Fusion Cuisine。说实话,我对融合餐厅总有些偏见——太多地方打着“创新”的旗号,结果端出一盘乱七八糟的拼盘。但朋友强烈推荐,说这里是万锦的隐藏宝藏,我决定停下车,试试看。推开门那一刻,一股混合着烤香料和清酒的香气扑面而来,墙上挂着简约的东方水墨画,背景音乐是轻柔的爵士混搭传统筝曲,瞬间让我放松下来。服务生微笑着领座,那眼神里透着真诚,不像有些高档店那样机械。
餐厅的氛围让我想起东京小巷里的居酒屋,但多了点北美式的宽敞舒适。木质桌椅打磨得光滑,灯光暖黄不刺眼,角落里还摆着几盆绿植,增添生机。我点了杯清酒鸡尾酒——调酒师是位华裔大叔,他边调边聊起自己在京都学艺的经历,说这里的融合不是简单堆砌,而是尊重每种文化的根。第一道菜上桌时,我有点惊艳:日式烤鳗鱼配法式鹅肝酱,淋上微辣的四川花椒油。鳗鱼肉嫩得入口即化,鹅肝的醇厚被花椒的麻香提亮,整体平衡得像一首协奏曲。我忍不住问厨师灵感来源,他笑着说是从移民社区汲取的——万锦本就是多元熔炉,东西方碰撞出火花。
接着尝了主菜:泰式绿咖喱羊排搭意式烩饭。羊排烤得外焦里嫩,咖喱的椰奶香中和了羊肉的膻味,烩饭则用藏红花调味,米粒吸饱汤汁后弹牙十足。这道菜背后藏着深意——它让我想起全球饮食的演变史。咖喱源自印度,经泰国改良,再融入意大利的米食传统;在Skyview,厨师不是复制,而是解构重组,就像万锦这座城市一样,华裔、南亚裔、欧裔社区交融,食物成了无声的语言。边吃边观察其他食客,有情侣分享着中法融合的饺子拼盘,也有家庭围坐品尝日墨风味的taco,笑声和餐具轻碰声交织,感觉这里不只是餐厅,是文化沙龙的缩影。
甜点环节更显匠心:抹茶提拉米苏配红豆沙。抹茶的苦香被马斯卡彭奶酪柔化,底层铺着绵密的红豆,撒上金箔点缀。每一口都层次分明,甜而不腻。我边吃边反思融合美食的本质——它不该是噱头,而是厨师对食材的深刻理解。Skyview的主厨团队来自五湖四海,他们定期去本地农场选材,比如安大略的时令蔬菜搭配进口香料,确保新鲜又可持续。这顿饭花了近两小时,但时间飞逝,结束时胃里满足,心里更充实。万锦的Woodbine大道上餐馆林立,但Skyview的独特在于它用味道讲故事,让你吃出世界的宽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