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樱花开始冒芽了,空气里飘着湿润的泥土气息。每年这个时候,我总会翻出祖传的桧木寿司桶——春天的新鲜食材在呼唤着变成餐桌上的艺术品。菜场里嫩得能掐出水的芦笋,带着露水的豌豆苗,还有渔港刚卸货的粉红鲷鱼,这些季节限定的恩赐,不在寿司里绽放就太可惜了。
上周末试做了春笋手卷,山野的鲜甜和醋饭的微酸在舌尖跳起了华尔兹。选拇指粗的雷竹笋,剥壳焯水后冰镇锁住脆嫩,切丝拌少许山椒芽增香。海苔要用炭火轻烘到泛起墨绿光泽,铺上温热的米饭时能听见细微的\滋啦\声。关键在卷的手法:左手托住海苔片,右手指尖把笋丝、腌樱花瓣和醋饭推成小山丘,像给春天打包礼物般斜着卷上去,尾部留一指宽不封口,让嫩黄的笋尖俏皮地探出头来。
冰箱常备着自制的樱渍昆布高汤,这是春季寿司的魔法底味。捡拾刚落地的八重樱,和昆布一起封进陶罐,淋薄口酱油与清酒冷藏三天。煮寿司米时用它代替部分水,每粒米都会染上淡粉色。上周邻居送来现挖的蜂斗菜,我用这高汤做了茶碗蒸当配汤——打蛋液时掺两勺高汤,蒸七分钟后铺上焯过水的蜂斗菜嫩茎,再蒸三分钟关火焖着。揭盖时颤巍巍的蛋羹里嵌着翡翠般的野菜,鲜得让人想连勺子都吞下去。
说到创新,用春卷皮替代海苔的尝试意外惊艳。越南米纸温水软化后裁成扇形,铺醋饭时撒层烤香的芝麻。馅料玩性大发地混搭了香椿豆腐泥和炙烤三文鱼,卷成圆锥形立着摆盘,淋蜂蜜芥末酱时像给小小的富士山系了条金腰带。女儿放学回来连吃三个,腮帮子鼓鼓地嘟囔:\比便利店的花见寿司有意思多啦!\
其实在家捏寿司不必追求专业板前姿势。我的第一个寿司卷诞生在十年前租屋的流理台,紫菜碎沾了满手,切块时馅料从两端逃跑。如今依然会翻车,上周试图用新鲜艾草汁染绿米饭,成品活像苔藓球。但正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实验,让每个春天的厨房都充满未知的甜蜜。当季食材稍纵即逝,何不趁现在洗净竹帘?鲷鱼腹的银光在砧板上闪烁时,你会听见春天在说:\快把我卷起来吧。\
|